红星资本局2月13日消息,日本化妆品巨头资生堂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两年后,去年出现亏损。
近日,资生堂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资生堂全年净销售额同比上涨2%,营业利润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亿元),同比下滑73%,归母净利润亏损1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
(截图自资生堂2024年度财报演示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实际也出现了下滑。报告显示,扣除外汇和业务转移及收购影响,2024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4.6%。资生堂表示,中国市场与旅游零售的销售情况如预期般仍具挑战性。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与市场竞争加剧有关。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国内外众多品牌的竞争,还有来自本土品牌的崛起。”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2024年出现亏损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三年资生堂销售情况有所波动。2022年资生堂全球销售额为10673.55亿日元,同比增长5.7%;2023年净销售额为9730.38亿日元,同比下滑8.8%;2024年净销售额又有所回暖,净销售额为9905.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5.4亿元),同比上涨1.8%。
对于2023年净销售额的下滑,资生堂解释原因为受到核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和旅游零售市场发展疲软。2024年,资生堂再次表示中国市场、旅游零售及美洲市场出现同比下滑。
资生堂的净利润则持续下滑,去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状态。2022年资生堂全球营业利润为465.72亿日元,同比下滑53.7%,归母净利润为342.02亿日元,同比下滑27.1%;2023年营业利润为281.33亿日元,同比下滑39.6%,归母净利润为217.49亿日元,同比下滑36.4%;2024年营业利润75.75亿日元,同比下滑73%,归母净利润为-108.13亿日元,由盈转亏。
对于2024年核心营业利润下滑,资生堂表示,主要因为旅游零售、美洲市场同比下降等。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2月11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资生堂近三年利润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成本结构有关。随着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上升,资生堂的生产成本可能随之增加,对利润空间造成了压缩。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可能是导致利润下滑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外化妆品品牌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资生堂可能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价格战、产品差异化挑战等,这都会对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中国市场销售疲软
旅游零售业务整体下滑超18%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三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
2022年,资生堂在中国的销售额出现下滑,整体销售额为2582.26亿日元,同比下滑6%,剔除外汇和业务转移影响,同比下跌9.8%。
彼时,资生堂表示中国市场线上业务双十一期间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线下业务的客流受到疫情防控影响。
2023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为2479.21亿日元,同比下滑4%,剔除外汇和业务转移及收购影响,同比下降4.6%。
这一年,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是影响资生堂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资生堂仍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抱有期待,在2023年的财报中,资生堂对2024年中国市场的期待是净销售额同比上涨5%。
2024年,资生堂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2499.52亿日元,同比增长0.8%,但扣除外汇、业务转让和收购等因素后,实际销售额同比下降4.6%。资生堂称双十一业绩表现显示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的影响在减弱,不过消费者支出下降导致中国市场业绩下滑。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4年11月资生堂在三季报中仍表示由于核污水排放事件,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将“较低可能实现增长”。
对于2025年中国市场增长目标,资生堂集团不再披露具体的数据,只称“以核心品牌为基础重建可持续增长”。
(截图自资生堂2024年度财报)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4年,资生堂旗下主要品牌SHISEIDO在中国的业务面临挑战。据资生堂财报,2024年双十一期间,资生堂集团旗下品牌Cléde Peau Beauté、ANESSA和NARS销售额出现了增长,但SHISEIDO继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资生堂的旅游零售也出现了下滑。财报数据显示,资生堂在海南免税渠道及韩国市场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超30%。旅游零售业务整体下滑18.6%至10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成为利润“缩水”的重要原因。
国货品牌崛起
国际品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与市场竞争加剧有关。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国内外众多品牌的竞争,还有来自本土品牌的崛起,这对资生堂的市场份额构成了挑战。”江瀚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除了资生堂,欧莱雅集团2024年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北亚地区也出现了负增长,销售额约10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0.61亿元),同比下降3.2%。欧莱雅表示,北亚地区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中国美妆市场出现负增长,迎来个位数下滑,也与旅游零售疲软相关。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国货化妆品品牌正在崛起。2024年小红书《中国美妆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十年,国产化妆品品牌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18%,2023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21%。
多个国货品牌的业绩也反映出这一趋势。珀莱雅(603605.SH)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9.66亿元,同比增长32.72%;上美股份(02145.HK)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7%至35.02亿元。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07%至19.52 亿元。
红星新闻记者 张露曦 实习生 刘译琳
编辑 肖世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