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6 日,中国商务部门一则消息引发国际关注:应行业申请,依法对美国相关企业展开调查。这一举措背后,是中美在芯片领域激烈博弈,更是美国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中国利益的有力回击。
芯片(资料图)
过去数年,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严格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妄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对美国芯片企业给予巨额补贴,扶持其在国际市场竞争。而在成熟制程芯片方面,美企借助补贴优势,以低价大量向中国出口。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就是典型代表。2023 年,TI 为减少库存、抢占市场份额,大幅下调通用模拟芯片价格,某型号产品从 “缺芯” 时最高 70 元一度降至几分钱 。这种倾销行为严重挤压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生存空间。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在研发、生产成本上本就不占优势,面对美企低价冲击,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芯片(资料图)
据相关数据统计,受此影响,中国多家芯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其中一笔本可达成的 76 亿芯片订单,因美企低价竞争而流失。原本中国企业凭借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已与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但美企突然介入,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抢走订单,致使中国企业前期投入的研发、商务洽谈等成本付诸东流,也严重打乱企业发展计划。
2022 年 8 月,拜登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计划投入高达 2800 亿美元,通过补贴、贷款担保以及税收优惠等手段,大力扶持企业在美本土扩大半导体制造产能。这一举措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造成深远冲击。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产业,各国在不同环节发挥优势,共同构建完整产业链。美国政府补贴政策,人为扭曲市场资源配置,打破原有产业平衡。美国企业凭借补贴在国际市场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其他国家芯片企业则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一些企业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收缩产能,全球芯片产业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受到抑制。
半导体(资料图)
例如,一些欧洲芯片企业原本在特定芯片领域拥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但在美国补贴政策冲击下,市场份额下滑,研发进度受阻。这些企业因无法与获得巨额补贴的美国企业在价格上竞争,在国际市场订单争夺中屡屡失利,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不得不寻求合并或转型。
1 月 13 日,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夕出台人工智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出口管制,还拓展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
美国这一举措旨在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但美国高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对此表达强烈不满和担忧。英伟达等科技公司认为,该措施未经充分讨论、制定出台草率,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监管,将产生重大不利后果。英伟达副总裁内德・芬克尔表示,这一政策不仅无法实现所谓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目标,反而会促使其他国家加速开发替代技术,还将对全球计算机产业造成影响,受到美国工业界和国际社会批评。
人工智能(资料图)
事实也证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往往适得其反。此前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促使中国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在芯片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今人工智能出口管制,同样会激发中国及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决心,美国妄图通过技术封锁保持领先地位的想法注定落空。
面对美国企业不正当竞争和政府不合理政策,中国没有坐以待毙。1 月 16 日,中国商务部门宣布对美国相关企业进行调查,旨在查明美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一旦美企被认定倾销,将面临严厉惩罚。不仅要承担天价罚款,还将被限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之一,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芯片企业将是沉重打击。美国芯片企业营收很大一部分依赖中国市场,若被限制进入,企业利润将大幅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也将加剧,甚至可能引发企业裁员、缩减研发投入等连锁反应。
芯片(资料图)
此次调查结果,对维护中国芯片产业合法权益、重塑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意义重大。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在面对外部不合理竞争时,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身利益。同时,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在应对类似贸易不公平问题时提供借鉴,彰显中国在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中的责任担当。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贸易合作应建立在公平、公正、互利基础上。美国政府和企业一系列不正当竞争和贸易保护行为,不仅损害中国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秩序和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希望美国能认清形势,摒弃贸易保护主义,重回公平竞争、合作共赢轨道,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和科技进步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