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佬虞仁荣通过布局半导体产业,赚得425亿元身家。如今,虞仁荣的半导体版图仍在不断扩张。另外,其计划投资300亿元,在家乡宁波兴建的东方理工大学将在2025年开始招生。
身家425亿元的半导体行业大佬虞仁荣,一把又豪捐了6000万。
12月11日,A股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公告,其创始人虞仁荣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捐赠的公司60万股,完成过户。按当日股价计算,这60万股价值近6000万元。
据11月发布的2024胡润慈善榜,虞仁荣从去年9月至今年8月底捐赠额共计53亿元,是排名第二的小米创始人雷军的4倍,稳稳摘得“中国首善”称号。
在拿下“中国首善”称号背后,虞仁荣是个不折不扣的投资“猛人”。通过“买买买”,一个庞大的半导体资本版图,正在他手中逐渐浮现。而其计划通过捐赠巨资所办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或许是他对未来半导体人才的一项投资。
宁波小村庄里走出清华“学霸”
虞仁荣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钟包村。这是一个至今常住人口也不过四千多人的村落,却先后走出过多位企业家。“华人船王”包玉刚,就和虞仁荣是同村老乡。
有人猜测,虞仁荣投资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或许就是受到了前辈包玉刚的启发。想当年,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创办了宁波大学。如今,虞仁荣也想要效仿前人。
和前辈包玉刚起家时不同,虞仁荣能走到今天,应该会更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对改变一个人的际遇,甚至是一个产业具有多大的力量。
虞仁荣从小到大都是个“学霸”。1985年,他19岁时,作为宁波镇海高考状元,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系(现为电子工程系)。
虞仁荣所在的那个班,后来在业内有一个如雷贯耳的统称——EE85班。在这一个班里,走出了十多位千亿规模的芯片公司创始人和高管,一度撑起了国内半导体领域的半壁江山。像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的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电子的联合创始人冯晨晖、图像芯片龙头格科微电子的创始人赵立新、AI芯片龙头燧原科技的创始人赵立东等,都是虞仁荣的同学。
在这个班里,虞仁荣也是个佼佼者,同时也有些另类。
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好,业界一直流传称,在清华一次全校数学竞赛的前一晚,他还去打了个通宵麻将,但照样获得了一等奖。对于这个信息,有熟悉虞仁荣人士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事是真的,在韦尔内部津津乐道”。
虞仁荣毕业后,也是先干技术、再做销售,在职场历练了六年后就果断下海创业,在1998年成立了公司做电子元器件贸易代理。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家公司就成为北京当时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销售额过千万美元。
但虞仁荣并不满足于只做销售代理。他曾说过,经销商只能在其他厂商“吃肉”时喝到一口汤,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于是,他在2007年41岁时,还是转型创办了韦尔股份,一边做半导体产品分销业务,一边做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开始“两条腿走路”。
这是个大胆的决定。从经销商向技术型公司转型的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当时国产手机品牌还寥寥无几,市场并不够大。但虞仁荣不仅是技术和销售人才,同时也是一位资本运作的好手。从创办起,韦尔股份就发起了一连串并购,连续“吞下”了香港华清、北京京鸿志、北京泰和志、无锡中普微等多家公司,将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业务范围一步步扩大。
“投”出来的3000亿芯片龙头
纵观韦尔股份的成长史,可以说,这条“研发+并购”并行的路线,始终贯穿其中。
业绩提升后,在2017年5月,韦尔股份成功登陆A股上市。当时,韦尔股份的半导体设计及销售,在总营收中占比只有30%,其他的均为电子元器件代理及销售业务收入。从业务层面来看,它还是“喝汤”为主,芯片业务仍旧缺乏。
但上市两个月后,韦尔股份就发布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停牌。这家公司发展史上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韦尔股份上市的前一年,在半导体CIS芯片(即CMOS图像传感器,一种将光线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半导体器件)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排名全球第三的豪威科技,从美股纳斯达克退市了。
在国产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端图像传感器已经不再为大众所陌生。如果说摄像头是手机的“眼睛”,那么CIS就是负责成像的视网膜。而在当年,高端旗舰机型中的核心传感器芯片,一般是被索尼、三星两家大厂垄断。
豪威科技从1995年创立起,就全力投入CMOS技术,准备和当时使用旧技术的索尼、三星一争高低。这家公司虽然创办于美国,但团队成员基本是华人,其中又以清华留学生为主。
在豪威科技的技术推动下,CIS逐渐成为图像传感器市场主流,实现了“弯道超车”。巅峰时期,它一家就独占了全球CIS市场50%的市占率。成立5年后,它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作为创业公司,豪威科技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它的产能主要依靠代工,而索尼、三星两大巨头通过更多资金投入以及自主生产的优势,在CIS市场实现了反超。2014年,本来是果链企业的豪威科技,被苹果从供应商中剔除。两年后,豪威科技私有化退市。
“落魄”的豪威科技以120亿元的作价,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寻找“下家”。出乎大众意料的是,当时市值只有80多亿元的韦尔股份,向豪威科技递出了橄榄枝。
2018年,韦尔股份的营收为39.63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1.38亿元,总资产只有豪威科技的五分之一,想要并购后者,无异于是“蛇吞象”。
但虞仁荣对此势在必得。很难说他的“清华校友”身份在其中发挥了多少作用,但花了两年时间后,2019年7月,韦尔股份以152亿元总金额完成了这笔震动整个产业的并购。
并购之后的韦尔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三、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CIS芯片厂商。2019年,韦尔股份实现营收136.31亿元,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以豪威科技为主的CMOS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了七成。
虞仁荣的这一“落子”时机也正好。2019年起,为了减少关键零部件的海外依赖,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加码国内供应链。在智能手机高端化的探索中,影像的位置成为新的关键。
老牌巨头的地位逐渐瓦解,全球手机市场变局。作为本土企业,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2020年,豪威科技旗下的OV48C产品作为广角传感器,搭载在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上。这也是豪威科技成立后,首次进入国产顶级旗舰手机的主摄传感器供应链。
韦尔股份也在研发上加大力度,帮助豪威科技重新追赶索尼、三星。2021年,豪威科技在CIS市场的市占率从三年前的10%提升到了12.9%。2021年,韦尔股份的CMOS产品营收达到162.63亿元,毛利率为33.64%。
有了豪威科技的加持,市场对韦尔股份的估值也节节攀升。2021年,韦尔股份的股价达到340元的高点,公司市值也一路飙升至3000亿元。2022年,虞仁荣以950亿元身家,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成为“芯片首富”。
一场几乎是公司市值两倍的巨资收购,成就了3000亿元的半导体巨头。虞仁荣投资眼光的“稳准狠”,从中可见一斑。
但和豪威科技的CIS业务“绑定”,也让韦尔股份不得不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断面对市值的浮沉。
千亿市值浮沉
在2021年攀上公司发展高峰之后,韦尔股份就突然迎来了业绩的巨变。
图像传感器业务和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息息相关。而此前,韦尔股份显然并没有准确估计到未来手机市场的景气度。
从2021年下半年起,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也拖累了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的收入。
而更令韦尔股份的股东们担忧的是,韦尔股份的存货开始持续攀升。存货最高时,在2022年9月末,韦尔股份存货金额一度高达141.1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更是达到了298天。
在2022年和2023年,韦尔股份不得不分别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3.6亿元和3.98亿元。在存货减值的冲击下,韦尔股份也不得不主动降价以求生存。
多重影响下,近两年来,韦尔股份的业绩遭遇了上市以来的至暗时刻。从2022年至2023年,韦尔股份的营收分别为200.78亿元和21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90亿元和5.56亿元,同比降幅达到了77.88%和43.89%。
近五年来韦尔股份股价走势。图源/雪球
在资本市场上,韦尔股份的股价也从高点逐渐走低。2024年2月,总市值跌到只有963亿元,较高点缩水了超过2000亿元。
但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去库存之后,截至2023年末,韦尔股份的存货净额已经下降到了63.22亿元。叠加半导体行业从去年下半年起迎来复苏,市场需求逐步恢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保持连续四个季度增长。IDC的数据也显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也在2024年迎来了恢复性增长,vivo、华为和小米等厂商表现亮眼。
立足于国产手机市场需求的韦尔股份,也乘上了东风。此前市场有消息称,在华为Mate 70系列等新品手机中,豪威科技参与了CIS供应。但对此,韦尔股份并未回应。
前几年主业承压时,韦尔股份也在开拓增量市场,那就是汽车。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摄像头的地方,就有CIS的用武之地。尤其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摄像头数量也在增加。汽车也成为图像传感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分支。
在市面上,此前车用CIS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是把持在美国芯片企业安森美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机会来了。
2022年左右,由于海外大厂芯片产能不足,叠加新能源汽车爆发,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厂商。过去豪威科技曾经受到过产能的限制,但国内晶圆厂在成熟制程芯片上的优势地位,也补上了这块短板。
韦尔股份在汽车市场的收入在2023年提升至45.57亿元,同比增长了25.15%,排在全球第二,仅次于安森美。而这一年,安森美在汽车CIS市场份额,也缩水到了33%。今年上半年,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就实现了29.1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3.06%。
在2024年,韦尔股份终于渡过了至暗时刻,迎来了久违的增长,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9.08亿元,同比增长了25.38%;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544.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93亿元,同比增速甚至达到了1665.81%。其中仅第三季度,就实现营收68.17亿元,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超过了2022年全年数据。
这让广大投资者,无形中松了一口气。
而对于虞仁荣来说,等待公司走出“至暗时刻”的这几年,他在水面之下积极布局的资本版图,也逐步扩张。
投资“清华系”,版图还在扩张
韦尔股份在资本市场上经历波动时,虞仁荣在资本布局上也没有闲着。
作为个人投资者,2020年,他投资了半导体检测与量测设备厂商中科飞测近1000万元。2023年5月,中科飞测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达到218亿元。招股书显示,虞仁荣是其自然人股东之一,上市发行前持股比例为0.48%。公司的上市,也为虞仁荣带来了超8倍的账面回报。
今年6月,虞仁荣为实控人和最大股东的,中国首家智能卡封装载带生产企业新恒汇,补充披露了2023年财务数据,回到继续推进上市注册的队伍之中。
虞仁荣之所以能将新恒汇收入囊中,与其清华同班同学、另一实控人任志军是分不开的。2018年,任志军受让新恒汇股权的11625万元,就是来源于虞仁荣提供的借款。由此,虞仁荣也持有了新恒汇超过31%的股份。一旦新恒汇IPO成功,虞仁荣旗下,将再增加一家上市公司。
2022年,韦尔股份还曾经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花费15.18亿元购买了北京君正1860万股。2023年6月,北京君正公告称,韦尔股份斥资40亿元完成了对其股份的增持。
北京君正在汽车微处理器芯片领域具有优势,它在全球汽车内存市场的份额,仅次于国际巨头美光。这和韦尔股份开拓汽车市场的目标一致。有趣的是,北京君正的董事长刘强也是虞仁荣的清华师弟。
以投资起家的虞仁荣,把投资这条路线“贯穿到底”。这些,也仅仅是其资本布局中的一角。
从2020年至2023年,韦尔股份先后投资入股和收购了包括美国显示触控巨头新思科技在亚洲区的TDDI业务(单芯片液晶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业务)、北京思比科、深圳吉迪思、珠海思睿博半导体、湖南芯力特等公司。
根据天眼查信息,虞仁荣个人至少出资了10只投向半导体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此外,韦尔股份旗下韦豪创芯投资管理公司,还投资了赛美特、安测半导体、爱芯元智、与光科技、泰睿思等一系列项目。
以图像传感器为出发点,虞仁荣和韦尔股份通过并购、投融资,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半导体各个领域,几乎将整个产业链全都覆盖其中。一个庞大的半导体资本版图,已隐隐浮现。
而从并购豪威科技到控股新恒汇,在“清华系”背景下的资源和人脉积累,成为虞仁荣构建这一版图的基石。
今年10月底发布的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虞仁荣的财富已经达到了425亿元。
投资300亿元办大学
身家不菲的虞仁荣,也启动了在另一个层面上的“人才投资”: 办大学。
2020年底,虞仁荣宣布,捐出200亿元用于在家乡建设大学,后来这笔投资计划又被他增加到300亿元。2021年12月,宁波市政府与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启动东方理工大学筹建工作,学校预计在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一个月前的11月18日,浙江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新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家新型大学,终于要来了。
目前,学校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学校的研究方向中,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主要研究目前“卡脖子”的技术。
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投资办大学,早已有了先例。西湖大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此外,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也曾宣布投资200亿元,发起创办福耀科技大学。
大手笔准备投入300亿的虞仁荣,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比曹德旺还要“猛”。
一位宁波籍的创业者对此颇为兴奋。在他看来,在高等教育方面,宁波目前最出名的就是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这和宁波的工业基础并不匹配。未来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业、物联网,还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而这对虞仁荣自己的事业来说,也不无助益:未来这所学校输送的人才,也将是韦尔股份增强研发力量的生力军。
但其中也有疑问的声音存在。毕竟,对于一所研究前沿技术的高等学府来说,要想长期发展,300亿元的投资能不能够用,还是个问题。
尤其是在前两年,半导体市场的波动,也让公司股价和虞仁荣财富值发生了变化。在投资互动平台上,也有投资者在提问,创始人捐赠股份,未来是否会减持“套现”。
对此,韦尔股份回应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已作出承诺,基金会获赠的股票将与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合并计算减持额度,并于减持前按照公司控股股东减持股票的披露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眼下,虞仁荣的资本版图仍然等待着进一步稳固。新恒汇的IPO仍未等来结果,韦尔股份在汽车CIS市场上还有待开拓,公司的市值也仍未重回巅峰。
但随着韦尔股份的盈利能力逐渐恢复,虞仁荣“投投投”的脚步,看来仍不会停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