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3年,中韩人寿成立以来的12个年头里,只有1年实现了微利,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
文/每日财报 栗佳
2012年,对保险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监管频频出手,行业迎来强监管时代,倒逼着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转型谋求新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年,随着监管牌照审批的放宽,一批又一批新生代寿险公司顺势成立,开始展业之旅。
这其中,就包括了第一家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国企和外资合办的寿险公司—中韩人寿,其定位一直深耕浙江,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中国提供保险服务。
12年来中韩人寿面对保险业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谓在曲折中跌宕前行,发展节奏较为缓慢,目前尚未走进稳定盈利通道。
2022年中韩人寿经历合资转中资重大股权变更,2024年,又迎来了重大高管人事变更,“将帅”齐换。
今年1月,中韩人寿发布公告称,金朝萍女士不再担任董事长,何欣女士被选举为新一任董事长,其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后正式生效。不过至今监管官网尚未公布该职位任职资格获准的行政许可。12月17日,临近年尾中韩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先行获批,张希凡出任中韩人寿新一任总经理。“一二把手”双双更换,对于目前仍身处亏损泥潭中的中韩人寿来讲,被外界寄予厚望。
01
总经理张希凡转正履新,董事长何欣任职仍未批
公开资料显示,中韩人寿总经理一职空缺已超2年。2022年8月,公司原总经理桂文超离职,同时聘任张希凡担任总经理,在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之前,由张希凡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如今,随着张希凡任职资格最终获批落定,也让中韩人寿结束了长达2年总经理职位空缺的局面。
1970年出生的张希凡,最早并不是从事保险行业,而是一位记者、新闻播音员,后来才跨界进入保险市场,曾先后担任过美国友邦保险广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暨营销总监;中英人寿首席代理人渠道官、广东分公司总经理;中德安联人寿资深副总裁暨首席代理人业务官;美国友邦保险副首席代理人业务官、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美国大都会人寿亚太区(香港)首席代理人渠道官;宏利金融(香港)副总裁。
在2022年出任中韩人寿临时负责人之前,张希凡就职于中宏人寿,先后担任首席渠道官、副总经理、首席业务官,全面负责机构管理和渠道发展。
从履历来看,张希凡早年与保险市场无交集,但是自后来进入保险业,就一直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中外保险公司中历任过要职,个人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方式都深受保险市场的熏陶,同时也具备了国际、合资保险机构管理经验优势。
除总经理职位长期悬而未决外,与张希凡搭档的中韩人寿拟任董事长何欣,从其任职发布公告到如今尚待官宣落定,也已近一年时间了。
根据履历,何欣为“80后”,审计出身,来自中韩人寿控股股东方---浙江东方,早前在2022年就获批担任中韩人寿董事。简历显示,何欣于2004年参加工作,曾任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西安分所审计员、高级审计员、经理、高级经理等职务,2017年加入浙江东方,现任浙江东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任中韩人寿董事、浙江国金融资租赁监事会主席。
从何欣过往的任职经历看,其在外资和国资企业均担任过核心管理岗,拥有财务审计方面专业经验。而今,随着何欣变身为中韩人寿董事长,也进一步丰富了个人履历。
事实上,随着2022年增资推进、新股东进入,中韩人寿就面临人事大幅变动,业界也早有预期,只不过如今“将帅”齐换,可想变革动作之大。这也不难看出,中韩人寿亟待从高级管理人员内部结构和经营层面求变的迫切之心。
02
一路跌跌撞撞,已从中外合资转变为中资
根据公开资料,中韩人寿中方股东是浙江国贸集团,外方股东是大韩生命保险公司。明星级别的股东资源,或许正是中韩人寿成立之初备受市场关注的重要方面。一方是背靠浙江省国资的浙江国贸集团,另一方是完整见证韩国寿险业近70年发展历程的老牌保险公司,拥有专业化寿险管理技术。
这样的强强联合无疑让众多中小险企羡慕不已。但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中韩人寿不断消耗资本金,偿付能力持续走低,引战增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先是在2017年5月该公司宣布了第一次增资计划,拟增资5亿元,浙江东方和韩华生命两家股东同比例增资,注册资本金从5亿元变为10亿元。
仅过两年后,2019年7月,同样是两大股东同比例增资,中韩人寿又进行了第二次增资,注册资本金从10亿元增至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次增资皆大幅提升了中韩人寿自身偿付能力。比如,在完成第一次增资后,2017年第三季度末,中韩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二季度末的132.71%大幅升至348.29%;2019年7月完成第二次增资后,该指标从当年三季度末的146.99%升至第四季度末的263.1%。
而2022年4月份的第三次增资,对于中韩人寿来讲,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此次增资不仅数额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更是让中韩人寿从一家合资险企变为一家中资险企。
这次增资中,中韩人寿加入了5家新股东,新增注册资本15.012亿元,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由15亿元变更为30.012亿元。
具体来看,浙江东方持股比例从50%降至33.33%,位列第一大股东。外资股东韩华生命保险因不参与增资,持股比例从原50%下降至24.99%,成为第二大股东。另新增5家国资投资方,分别是长兴控股(20.23%)、温州国资(5.52%)、温州电力(5.49%)、温州市交通(5.49%)、国泰证裕(4.95%)。
由此计算,中韩人寿的中资方合计持股75.01%,而外资韩华保险持股24.99%,打破了此前该公司中外股东维持近10年各占50%的股权结构。而根据“外商投资法”,在中外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因此,经过第三次引战增资后,中韩人寿正式由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变为外资参股的中资保险公司。
03
面临盈利难题,新会计准则挤“水分”
可以这么说,对于新股东加入后中韩人寿经营业绩能否迎来新机遇,这是当时市场格外期待的方面,但从整体经营情况来看,盈利能力羸弱始终是萦绕在中韩人寿身上难解之题。
自成立之初到2023年末,中韩人寿保费规模一步步增长,尤其是最近两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较快,2022年及2023年分别达到了42.95%、71.47%。然而在净利润方面,如下图所示,中韩人寿仅在2020年实现微薄盈利0.08亿元,其余年度均是亏损状态,特别是近三年,与保费规模高增形成鲜明反差,亏损逐步加剧,2021年-2023年分别净亏损1.17亿元、2.98亿元和3.27亿元。也就是说,成立12年来,中韩人寿累计亏损超15亿元。
《每日财报》分析认为,近些年中韩人寿净利润之所以陷入亏损加剧的境地,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资本市场持续震荡波动,自身投资收益受此影响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1年中韩人寿实现投资收益2.23亿元,2022年末之时降至了0.93亿元,而到了2023年末则是陷入了投资亏损的局面,当年投资损失达到了2.25亿元。
投资收益的急剧下降,也直接拖累了投资收益率表现,2022年该公司投资收益率为2.05%;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24%,到2023年末之时其投资收益率直接降至仅有的0.0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94%,其中当年四季度单季度的投资收益率为-0.5%,综合投资收益率0.96%。
二是,750天异动平均国债利率持续下跌,导致中韩人寿加大了对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额度,亦导致当期亏损加剧。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分别为6.81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7%、63%。而到了2023年末之时,中韩人寿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则同比增长高达76.58%至1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中韩人寿采取了新会计准则。进入2024年,以新会计准则计量的中韩人寿,其业绩也终于摆脱了亏损境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37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保费规模。同期实现净利润68.63万元,其中单单第三季度盈利就达到了9655.51万元,若第四季度能够继续保持该势头,那么今年或将成为中韩人寿自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盈利。
每财网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2024
立即扫码
内容投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