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工人从旭阳集团定州园区精细化工车间前走过。 河北日报记者宋平摄
在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定州旭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园区工程中心主任王耀红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他依然尽量准时参加每天的晨调会。
1月21日的晨调会上,王耀红听到不少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氨基醇系列产品研发有了新进度;催化剂中镍含量成功提高到25%,活性显著提升;与韩国客户商定了氨基醇产品供应事宜,预计今年4月启动供货。
“5000吨/年氨基醇产业化项目将在一季度投产。到时候,我们正好用上储备的科研成果,迎接大额订单。”王耀红给大家加油鼓劲。
与实验室一墙之隔,一瓶瓶无色无味的氨基醇系列产品陈列在展厅里。
王耀红介绍,这是一种精细化学品,全称2-氨基-2-甲基-1-丙醇,是让国内多个行业企业既爱又恨的高性能助剂。
之所以爱它,是因为它广泛应用于高端涂料、金属加工、医药农药和化妆品等领域,能够大大提高相关产品的综合性能。但它的生产曾长期被一家国外公司垄断,不仅价格连年攀升,而且供应也不稳定。
王耀红团队遇上氨基醇,缘于一次偶然发现。
在研发另一款产品时,他们注意到一种含量微小但很难去除的杂质。既然不易去除,何不加以利用?经过检测和查阅大量文献,他们确认这就是生产氨基醇的原料。于是,5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零开始,在国外原有技术路线上另辟蹊径,最终开发出全球首创的非硝化生产氨基醇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一突破让旭阳集团这家焦化龙头企业,从大宗化学品领域闯入了附加值高、用途更广、更具活力的精细化工领域。
在旭阳集团定州园区东南方向,200吨/年氨基醇中试生产车间正抓紧生产,旁边5000吨/年氨基醇的新生产线建设进入了收尾阶段,准备迎接新的订单。
王耀红深知,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固然不易,但从“1”到“N”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充满挑战。
实验室的一侧,他们专门设了一间留样室,一排排柜子里摆放着各个研发阶段的样品,并标明了对应的客户。
“无论是涂料、金属切削领域,还是半导体应用,我们的氨基醇产品都可以完美胜任。”王耀红自豪地说。目前,他们的氨基醇产品已在国内及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试用,客户反映良好。仅2024年,团队就接待了近百个国内外客户,海外终端客户不断涌现。
实验室里,旭阳氨基醇系列产品的名单还在拉长。3-氨基-4-辛醇、2-二甲氨基-2-甲基-1-丙醇产品小试成功,正准备中试,其他系列产品也进入了研究阶段。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地里的”,王耀红这样形容进入良性循环的研发工作。
“只要研发创新不断线,产线生产持续稳定,成本优势有保障,我们在精细化工这个新赛道上就能越跑越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王耀红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详细的成本核算图,原料消耗、辅料消耗、能耗等各个影响氨基醇成本的因素都在图中列举得清清楚楚。
综合成本要在可研初期降低10%的基础上再降10%,这是团队定下的新年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优化催化剂性能,解决催化剂消耗率偏高、保持有效活性时间不够长等问题。
今年春节期间,团队里的部分研发人员仍然坚守岗位。
“搞创新做研发,一天也不能间断吗?”记者问。
“高端市场的较量往往就在关键的几天。时不我待,要想把市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快人一步的努力、胜人一子的能力。更何况,新的产线即将投产,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王耀红坚定地回答。(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