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图可以看出,小米15 Ultra 的潜望原生等效焦距基本可以确定为100mm,同时在1/1.4英寸的超大底基础下其镜头光圈也达到了惊人的f/2.6!那么这两项数据到底是啥概念呢?
要知道,同样采用三星HP9超大底传感器的蓝厂 X100 Ultra 和 X200 Pro 这两款旗舰,其潜望原生等效焦距皆为85mm,同时两者的潜望光圈大小也都是f/2.67。
也就是说,小米15 Ultra 潜望在做到光学焦段更长的同时还做到了镜头光圈值更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100mm焦段的拍摄情况下,小米潜望拥有明显更多的进光量,而这对于夜景表现而言可谓非常重要!
而且通过原生等效焦距、HP9传感器和镜头光圈这三个信息,还可算出小米15 Ultra 潜望的通光孔径高达10.15mm——直接超过之前荣耀Magic7 RSR 潜望所创下的10.1mm记录!
这就是为啥小米相较于蓝厂,可以做到光学焦段更长的同时镜头光圈还能更大之核心原因。那么其相较于荣耀 Magic7 RSR 潜望的f/1.88超大光圈而言,又有啥优势呢?答案就在于更长的光学焦段。
毕竟荣耀那个2亿超大底潜望的原生等效焦距仅为72mm,这使得其光学焦段天生比小米15 Ultra 的潜望短近1/4,所以在数码变焦的起点方面小米就占据了明显优势。
不过要注意的是之前荣耀为了极限扩张潜望通光孔径,是直接用了全 D-CUT 设计的镜组,此方案对于解析力之影响,通过“大王影像”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想象便可知一二。
至于vivo的 X100 Ultra 和 X200 Pro 之潜望,则皆使用了未切割有效镜片部分的镜组方案,所以小米15 Ultra 在望远解析力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还得看到时其实际镜组结构。
当然,由于小米15 Ultra 的原生等效焦距较荣耀明显更长,所以就算其潜望镜组也采用了 D-CUT 方案,那么在望远解析力方面的表现亦比荣耀会强很多。
而且得益于其业界最大的潜望通光孔径,在100mm光学焦段以及往后的数码变焦焦段之夜景表现方面,小米15 Ultra 的具体表现也非常值得期待。
同时,基于潜望光学焦段较长这一点,小米之前连续两代不断改进的直立长焦镜头,便能发挥其在光学焦段方面的完美过渡作用了。
例如,之前小米14 Ultra 的直立长焦镜头已进化至75mm光学焦段。其若结合潜望的100mm光学焦段,以及主摄裁切所衍生的50mm数码变焦焦段和原生23mm光学焦段,便能组成完美的2.2倍数码焦段、3.3倍光学焦段、4.3倍光学焦段组合。
其中的50mm数码焦段,是基于主摄所搭载的一英寸LYT-900传感器在高像素模式下所裁切的,在单像素双PD结构下其成像素质对得起“光学品质”一词。
同时这颗直立长焦基于圆形开口,其先天拥有柔和的圆形散景光斑可谓是一大人像拍摄优点,反观潜望由于矩形开口的缘故在这方面先天不如直立长焦。
另外小米的直立长焦微距,其最近对焦距离10cm在业界是仅次于华为的存在,所以小米潜望在长焦微距等效放大倍率不足方面的缺点,便可通过与直立长焦的配合来解决。
上述所有的这些长焦组合特性,便是小米连续三代都坚持“双长焦”影像方案的根本原因。
所以那些要吹小米15 Ultra 潜望的米系 KOL,就不要尬吹2亿超大底这个特性了——之前荣耀和蓝厂已经有先例了,正确吹法应该聚焦于业界最大通光孔径和双长焦组合这两方面。
END
致力于手机知识的探索和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