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息差收窄与经济压力背景下,传统银行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互联网银行也不例外。作为中国首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以其科技驱动的模式和背靠蚂蚁集团的优势,曾实现业绩连续增长。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这家民营银行迎来了历史性挑战,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增收不增利,业绩亮红灯
2024年前三季度,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2.87亿元,同比增长14.3%;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2.60亿元,同比下降17.43%。这也是该行自2015年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31.19%,成为拖累全年业绩的主要原因。
虽然第三季度的表现有所改善,归母净利润增长27.66%,但其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3.87%),表明利润波动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网商银行计提了88.0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这一数据不仅远超2020年同期的27亿元,也创下历史新高。
资产质量持续恶化,风险暴露?
网商银行利润下滑背后,是资产质量的持续恶化。2023年底,该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28%,不仅在中国银行业平均水平(1.59%)之上,更在19家民营银行中垫底。即使在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的情况下,资产质量问题依然难以掩盖。2023年,该行通过银登中心转让61.4亿元不良资产,成交价仅为5.89亿元,相当于不足一折的甩卖。这种极低的资产处置价格,反映了网商银行在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方面的短板。
不仅如此,网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在持续下降。2021年底至2023年底,其拨备覆盖率从363.95%下降至199.14%,明显低于2024年三季度民营银行的平均水平(224.44%)。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意味着抗风险能力的减弱,而资产减值的攀升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
经营违规频发,合规挑战加剧
除了资产质量问题,网商银行还因经营违规频频受罚。自2020年以来,该行多次因关联交易审批不规范、信贷资产非洁净转让、统计管理违规等问题受到监管处罚。2022年至2024年间,累计被罚款金额超过3000万元,成为民营银行罚单榜的“高频选手”。
2024年8月,该行因多项违规行为再次被罚735万元,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治理变更事项、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虚假出表等。这不仅损害了网商银行的品牌形象,也为其未来的业务扩展埋下隐患。
与行业标杆拉开差距
作为民营银行的“老二”,网商银行与行业领头羊微众银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23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归母净利润108.15亿元,分别是网商银行的2.1倍和2.7倍。而在2024年上半年,微众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8%,而网商银行则出现大幅下滑。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盈利能力上,也反映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底,微众银行的不良率为1.46%,远低于网商银行的2.28%。稳定的资产质量和规范的经营管理,使微众银行在同业中更具竞争力。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银行,网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凭借“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放款、全程0人工干预)深受小微企业欢迎。然而,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业务结构的单一性也加大了风险敞口。当前,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风险控制,成为网商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为管理层带来了新的挑战。2018年至2024年间,网商银行多次更换董事长和行长,2024年更是涉及董事、董秘、副行长、监事等多岗位调整。稳定的管理团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网商银行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升。
网商银行利润下滑、资产质量恶化和违规处罚的集中爆发,暴露了其经营模式中的深层次问题。面对微众银行的强势竞争以及监管环境的趋严,网商银行必须在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和合规经营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未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保持稳健发展,将成为网商银行的必答题。对于这家民营银行而言,走出业绩与风险双重挑战的阴影,仍需时间和决心。(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