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特朗普上台前,伊朗来找咱们“要账”了。
前段时间,伊朗外长访华回国后,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竟要“敦促”中国交回滞留在大连和舟山港,长达6年的2500万桶石油。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伊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运回石油?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中方对此是何态度?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伊朗要账?2500万桶石油!
伊朗嘴里的这2500万桶石油,还得从2018年说起。
当时正值特朗普的第一任任期,特朗普大手一挥,给了伊朗游轮豁免权。
于是伊朗就动了歪心思,把2500万桶石油运到中国,想借道中国再卖给第三方,赚上一大笔。
然而,特朗普是什么作风大家也知道,今天说的话,明天能不能算数还不一定,朝令夕改说的就是这位懂王。
果不其然,第2年特朗普就变了脸,又取消了伊朗的游轮豁免权,伊朗的如意算盘瞬间落了空。
2500万桶石油卖不出去该咋办?
只能“凉拌”,伊朗无奈之下只好把这批价值17.5亿美元的石油暂存在了我们这里,而且这一存就是6年。
现在跟6年前有啥区别?
特朗普又要回来了!
据悉,特朗普将会在第二个任期内,全面升级对伊朗的制裁,总的来说就是要掏空伊朗的钱袋子,让伊朗看看什么叫“世界警察”。
自然而然的,伊朗慌了,现在着急想要找中国把这2500万桶石油拉走,赶紧找个卖家卖出去,落袋为安。
伊朗要把自己的石油运回去,这当然没问题,我们也不屑于玩什么“黑吃黑”的把戏,但这6年的仓储费是不是要结一下?4.5亿美元,不算多吧?
更关键的是,17.5亿美元,对中国来说真不算什么大数目,这次伊朗大张旗鼓的“要账”,还气势汹汹地用上了“敦促”这个词,难免显得非同寻常。
释放了什么信号?
毫无疑问,伊朗外长刚进家门,就给我们发了一纸通牒,摆明是要调转车头了。
这次伊朗不光找我们“要账”,转头还向西方喊话,换上了另一副嘴脸。
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说,“随时做好了立刻与西方重启核谈判的准备”,明显是在朝着对方示好。
这就好比小孩子闹矛盾,以前伊朗跟美国闹得势同水火,就想依靠东边,好顶住美国的压力。
现在伊朗变脸了,又想着跟美国握手言和,就扭头对着我们说“别来沾边”,“之前我放你那的小玩具赶紧还我”,眼巴巴地看着美国,“求和好”3个字已经溜到了嘴边。
对我们来说,伊朗被美西方封锁了这么多年,想要打破僵局可以理解,属于“人之常情”。
但问题是,你想巴结对面,不能踩着我们上位,让我们白白承受损失吧?
除了4.5亿美元的仓储费外,我们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伊朗必须把石油从港口储油罐重新转载到船上,在海上进行船对船转运,并重新登记来源才能够出售。
说白了,我们的意思很明显,既然你来“要账”,那就按照国际贸易规则来办事,把一笔笔的账目全都算清楚。
中国只是帮伊朗代为保管,不存在贸易往来,更不想把这批石油截留在自己手里,公事公办。
扶不起的阿斗
这次伊朗态度突变,有人觉得很失望,觉得伊朗是“烂泥扶不上墙”。
毕竟去年我们还专门攒局,把沙特和伊朗都叫到北京,来了一波“世纪和解”。
要知道,这两家保守估计也已经斗了一千多年,能让它们握手言和,中国付出的努力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更何况,当时我们还跟伊朗签了一份二十多年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通操作下来,就差明说了——跟着东大混,面包牛奶都会有的。
结果呢?
人家生怕特朗普上台再放大招,又上演了一波滑跪,迫不及待想跟我们甩清关系。
而最可悲的是,伊朗分不清大小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栽跟头。
比如2010年,东大跟伊朗签订协议,约定“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
如果伊朗能一心一意的跟东大搞经济,那么肯定不至于有今天,可惜的是,伊朗选择的是左右摇摆。
2015年,伊朗跟老美签了伊核协议,解除了部分制裁,转头把东大甩到一边。
等到2018年特朗普上台,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把原来的制裁超级加倍,直接把伊朗的脸都扇肿了。
可一可二不可三,伊朗几次三番用行动证明,什么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次闹着找我们要石油,释放出的信号就是又要找老美求和,又又又一次的妥协了。
当然了,路都是自己选的,最后导致的结果也要由自己承担,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有时可能很难承受得起。
伊朗要运回石油没问题,但我们提出的也都是合理诉求,必须应该得到满足。
2500万桶石油,就算伊朗费尽心力运了回去,又该卖给谁呢?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