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前一阵子,蓝胖子又生病了,肚子鼓鼓的,每天躲在角落,不让人抱,不吃不喝。
叶老师急坏了。说起来很“玄”,家中几只猫,身边不少人,只有叶老师察觉到了蓝胖子的变化,就像两年前,叶老师和蓝胖子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生命共振,叶老师生病,蓝胖胖也差点去了喵星球。一年后,身体都好了些,蓝胖子撅着短尾巴在院子里陪叶老师散步。
久病成医,养猫久了,叶老师也成了猫猫医生。
在连日的悉心照顾下,连打了一个月针,再加上还有一些偏方,在宠物医院没能彻底好起来的蓝胖子,神奇的康复了。慢慢地开始吃罐罐,吃猫粮,吃猫条。
现在的蓝胖子每天下午睡得昏天黑地,睡醒过来咚咚咚的下楼,懒洋洋的晒太阳,傻憨憨像只青蛙瞪着大眼鼓鼓看着你。
不过,经过“猫生”中的第二次曲折,外向的蓝胖变成了一只羞答答的粘牙糖。一个肉墩墩,变得嗲里嗲气,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此刻,看到叶老师抱着蓝胖子,温和的告诉他,你还没好,在流鼻涕呢,不能出门吹风啊。此刻的和谐与幸福,再一次体会到究竟什么是生命。
那是灵魂的激荡,是能量的奔涌,是光,是风,更是爱。
此刻,蓝胖胖、一只眼的馋宝宝、呱呱正在阳光下互相追逐,在散发着洗衣香味的床单下面嬉戏。
(图源:pixabay)
言归正传,下面进入本周的檀几条。
#01
金融战又到关键时刻?想多了
美国越好,世界越差?这是热衷阴谋论的人最偏爱的叙事方式。抛开阴谋,作为一种金融现象,美国和世界确实隔三岔五出现分歧。
自从特朗普上台,各界普遍调高美国通胀预期,由于高通胀预期,美国市场拉美化。国债收益率越来越高,股指越走越牛。
为了对抗通胀,美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预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海通证券援引CME 的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10 日,市场预期美联储下一次降息大概率推迟到 6 月份。预期 2025 年降息空间仅为25BP,甚至结束降息的概率都在提升。
此次引发市场降息预期变化的导火索,是1月10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2024年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达到25.6万人,远超市场预期的16万人。
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是服务业,12月有90%的新增就业来自服务业,一共提供了23.1万就业岗位,其中零售贸易行业是佼佼者。剩下的新增就业来自马斯克准备大刀阔斧改革的政府部门,一共提供了3.3万就业岗位。
制造业拖了后腿,就业岗位减少1.3万人。
(图源:pixabay)
在美国,4%的失业率几乎等于完全就业。12月非农就业超预期之后,美国的失业率从 4.231%降至 4.086%,再次接近4%。12月,美国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就业情况都有改善,16-19 岁青年、20 岁以上男性、20 岁以上女性群体分别带动失业率下降约 0.05、0.08、0.05 个百分点。
提振就业当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通胀得到巩固,对市场来说,就是预期中的美联储降息进程一变再变。
一切好像一场自我实现的预言,朝着非美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1月13日,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这一历史级别的高位。
1月15日,市场稍稍松了一口气。美国公布的CPI显示,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9%,尽管创下2024年7月以来新高,但符合市场预期。核心通胀率为3.2%,低于市场预期的3.3%。
由于市场强势,美国投资者对任何消息都容易朝着好的方面理解。看到核心CPI低于预期,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反弹,标普500指数创去年11月来最大单日涨幅。
不过美元指数变化不大,对于汇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生太多改变。
作为美元指数的比较对象,美元走强,往往意味着非美货币走弱。2025年开年,主流货币几乎都在延续2024年的跌势,多数货币不是创出阶段新低,就是创出历史新低。
全球第二大货币欧元,眼看就要和美元持平。
为了守住汇率底线,欧洲央行释放出新的货币政策信号。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1月13日,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在接受奥地利《标准报》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今年将在货币政策上寻求“中间立场”——既不引发经济衰退,也不过度延迟抑制通胀的进程:“我们今年要做的就是找到一条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谨慎的中间路线。”
走中间路线,利率就不会轻易动。
(图源:pixabay)
#02
两个任务,捍卫人民币,捍卫香港金融地位
中国捍卫人民币仍在进行中。2025年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
何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公式为: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 资本或净资本×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从这个公式的内容来看,通过调整企业资本(净资本)、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三个项目,最终可以达到加大或减少企业外债的规模目的。
站在人民币的角度,提高企业美元外债的规模,意味着减少人民币的流动性,提高美元的流行性,反之亦然。而人民币的流动性减少,美元增多,无疑会支持人民币企稳。简单来说,上调参数就是增加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下调则反之。
央行曾多次调整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历史上一共有五次调整,从2022年1月开始,往上调整三次,对应当期人民币贬值压力。
1.75的参数是使用这项工具以来,系数最高的一次。
目前,企业、非银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外国银行境内分行的跨境融资杠杆率分别为2、1、0.8,这意味着乘以1.75之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最多可以提升到3.5倍。
上周的檀几条里,我们提到一系列央行捍卫人民币的举措。未来,央行还可能动用如下工具:
除了人民币汇率,央行近期明显增加了对香港金融的支持力度。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一直热议,特朗普上台后会否对港币联系汇率产生影响,进而动摇整个港币资产体系,央行准备用一系列行动捍卫香港金融的稳定性。
1月1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未来,会采取多项措施,支持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要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
(图源:pixabay)
从2000年开始,世界主要国家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2010年之后一度回暖,但长期趋势未变。据IMF2024年6月11日的文章,全球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经降到了60%以内,经过利率和汇率调整后,比例可能接近55%。
中国央行上一次披露外汇储备结构还是2015年。据披露的数据,从2005年至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从79%下降至58%。
2015年左右,中国开始持续抛售美元债券。截止2024年10月份,还剩下7600亿美元,创2009年新低,相比最高峰下降超40%。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2014年之后,结合全球平均10%以上的美元资产降幅,中国持有美元资产的比例,可能早已跌破5成。
据央行行长所言,未来将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这可能意味着,减持的美元资产会转换成港币资产。
美元和港币之间的联系汇率,是港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定心锚,此时放出风声可能破除联系汇率,对香港市场的国际化不利,很可能是被迫的,和特朗普上台后潜在的脱钩风险有关。
(图源:pixabay)
除了要用外汇购买香港资产,央行行长还提出,增强香港的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扩容“债券通”,支持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国债期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香港正在进行一场去美元,注入人民币的过程。香港是不是世界金融窗口暂且不说,肯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窗口。
#03
困难房企苦苦挣扎,万科走向到底如何
尽管楼市有所回暖,但困难房企仍在苦苦挣扎,股价和债券价格一跌再跌,去年924以来的涨幅,几乎被完全抹平。
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0个城市二手房成交2.3亿平,创下历史新高,二手房份额也创历史新高。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30个城市二手房占比同样超过60%,个别月份甚至接近70%。
二手房卖得越好,和房企关系似乎越远,因为总需求不变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新房份额被不断挤压。新房销售疲软带来的问题就是,困难房企始终被困在流动性危机里无法解套。
(图源:pixabay)
最近万科、融创、碧桂园等过去数一数二的房企爆出新情况,再一次印证,房地产市场并非如一些人所预期的剩者为王,可能是一场长途漫漫的苟且之旅。
万科祝九胜一波三折的消息刷屏。
据《中国新闻周刊》,1月16日媒体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被公安机关带走。迅速在媒体发酵,更让万科的股价和债券价格持续大跌。
不到24小时,次日凌晨,财联社称祝九胜更新朋友圈,转发万科旗下长租公寓品牌泊寓的相关信息,疑似隔空回应被带走的传闻。
祝九胜是郁亮身后的万科“二号位”,2012年加入万科,长期执掌资金管理部门,是掌握万科核心财务机密的人。
随着房地产疲软,鹏金所一些产品开始陆续出现兑付危机,2024年4月1日,万科遭合作伙伴烟台万林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联名举报称,万科高管人员利用万科偷税漏税、中饱私囊,甚至转移国家资产,2024年4月14日万科召开发布会正面回应,一一否认。
万科等公司活下来就是胜利,现在,只要新房销售疲软回款困难,公司会一再面临活下去的压力。
(图源:pixabay)
2025年1月3日,万科公告披露,2024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同比下滑26.6%;合同销售金额2460.2亿元,同比下滑34.6%。
围绕着祝九胜扑朔迷离的传闻,万科维持房地产曾经的现金流稳健的好公司的形象,压力更大了。
今年万科将迎来偿债高峰期。据财新报道,1月9日,万科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武汉誉天兴业置地有限公司(下称“武汉誉天”)通过保险资金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形式,向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资管”)融资。经双方协商,该笔融资展期两年。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继续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万科还以旗下武汉项目万科金域国际作为抵押,向新华资管提供增信措施。
新华资管的债权有了两年窗口期,泰康资管的44亿债务,仍在讨价还价。据财新,原本2024年12月到期的44亿债务,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展期计划。
据虎嗅报道,1月15日,万科一笔20亿保债计划获展期,至此一年内到期境内债务“还剩”约326.45亿元。
市场失去耐心,万科债连续大跌。1月15日,万科相关债券多数出现大幅下跌。
2024年,万科的销售额跌出前三,2025年可能要自求多福。
万科日子不好过,碧桂园和融创也不容易。据《时代周刊》报道,1月9日,碧桂园迈出“债务风波”发生以来的关键一步,碧桂园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称如果重组提案得到落实,碧桂园集团将可以实现大幅去杠杆化,境外债务最多可以免除116亿美元。同时有望延长债务到期时间,最多延长15年,借贷成本也有望从重组前的6%,降低到重组后的2%。
碧桂园同时透露,已与7家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7家银行持有的债务金额约为17.28亿美元。
1月13日,据澎湃新闻消息,碧桂园股东有意将总额11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贷款,一半转为碧桂园的股票,一半转为碧桂园所持森林城市60%股权。
碧桂园距离黎明似乎又近了一步。
(图源:pixabay)
另一个曾经的房地产巨头——融创,最近也有新动作。据澎湃新闻1月13日消息,融创房地产集团的境内债“H融创05”二次重组在1月10日已获得债权人投票表决通过。“H融创05”发行于2016年6月13日,目前债券余额为13.97亿元。
“H融创05”获得债权人表决后,二次重组涉及到的10只境内债只剩下“H融创07”,尚未获得债权人的表决通过。
据澎湃新闻消息,二次重组这最后一笔债券,将在2025年1月21日债券持有人会议上审议,如果通过,融创二次重组将迎来曙光。
万科、碧桂园、融创,都在活下去,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主体的缩影。
在宏观意义上,房地产市场何时能解套?
1月1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房地产市场经营主体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的自我修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水平已大幅弱化。未来将加快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央行认为,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
(图源:pixabay)
据《财新周刊》1月11日的文章披露,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项目贷款超5万亿元,支持超过1400万套房屋建设。黄奇帆在1月20日的“第4届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进一步表示,未来可能会有几万亿,甚至10万亿级别的政府收储计划。房产商把自己十年、二十年积累卖不掉的库存打了个6折,卖给了中国政府,化债就划掉了。
按照黄奇帆的说法,以及房地产企业现状,化掉风险的同时,也化掉了这些房企的未来。
即便房地产还有明天,也不属于这些曾经的明星了。
#04
谁也不知道明天,周受资受邀参加川普典礼,TikTok替代方案出炉?
“不卖就禁”,TikTok美国最高法诉讼案正式开锣。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在这场近两个半小时的辩论中,特朗普曾经的副检察总长代表TikTok和拜登政府现任的副检察总长展开激烈辩论。
双方主要围绕禁令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家安全、算法及公司所有权等核心问题展开。
最高法的结果取决于9位大法官的态度,TikTok未来不容乐观。据虎嗅报道,许多外媒预测,TikTok在最高法院胜诉几乎无望。在庭审过程中,三位保守派大法官(Gorsuch、Alito、Kavanaugh)对TikTok的态度非常不友好,四位大法官(Barrett、Jackson、Roberts、Sotamayer)对TikTok保持怀疑,但态度相对温和,Kagan是唯一一位直接强烈表达对TikTok有利观点的大法官。
换言之,目前的结局是8:1。TikTok岌岌可危。
不过,转机一直都在。
(图源:pixabay)
1月13日,路透社报道,中国正在讨论把TikTok美国出售给马斯克的可能性。1月14日,TikTok辟谣。据界面新闻消息,针对公司可能将美国业务出售给马斯克的传闻,TikTok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不会对‘纯属虚构’的消息置评”。
1月14日,财新从接近Tiktok人士处了解到,TikTok未与马斯克方面谈过潜在的出售交易,且没有与中国监管层讨论过所谓出售的方案:“我们也未被告知有相关部门就所谓出售和美国方面有过接触。”
尽管卖给马斯克目前八字没一撇,但特朗普的最新表态让Tiktok的命运存在变数。这位当选总统大概对Tiktok心存感激,这次上台之后,与第一次就任时的态度大有不同,显得圆滑得多。特朗普给周受资面子,就是给TikTok机会。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在上任后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暂停执行TikTok销售或禁止法60至90天。
(图源:pixabay)
1月17日,即将卸任的拜登政府又更新了关于TikTok的消息,在1月20日之前,拜登给特朗普埋了一串雷,老特上台后得挖雷,挖雷的过程也是讨价还价的过程。
据央视新闻1月17日消息,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援引知情政府官员信息,拜登政府表示将不会强制执行原计划于1月19日生效的TikTok禁令,相关工作将交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处理。
这是一个窗口期。美国人已经等不得了,开始大举移民小红书,形成国内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国际化场面。
#05
非常好,出口再再再超预期,美国超过欧盟
出口又超预期了,数不清这是中国出口第几次超预期,好像从疫情开始,超预期就是常态。
据海关总署1月13日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计算,2024年中国全年出口同比增长5.9%,单看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0.7%。据财新统计,海关总署公布数据前,15家机构对2024年12月份的出口增速,预测均值为7.7%,最高为10.7%。
这意味着,中国出口表现落在机构预测的最上沿。
(图源:pixabay)
出口增速的亮眼表现,使得12月的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为历史首次。全年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同样创造历史新高。
不仅出口总量表现出色,结构上也超预期。
从出口目的地看,美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要知道,截止10月份,欧盟仍然是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两个月时间,美国就从第三重回第二。
毋庸置疑,这就是抢出口的结果。11月特朗普确定上台,美国客户快马加鞭采购中国商品。
除了美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地区的出口表现也很抢眼,相信也有抢出口的成分在。
从商品来看,船舶是表现最亮眼的出口商品,量价齐升,数量增速为25.1%,金额增速57.3%。其他铝材、通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出口增速都在10%。
和美国抢出口相关的商品,在12月份表现异常亮眼。比如,鞋、陶瓷产品、灯具等出口增速环比都在20%以上。
在海关总署公布出口数据后,相关工业协会纷纷给出了自己行业的成绩单。有两样商品格外引人注目。
(图源:pixabay)
第一样是集成电路。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规模达到1595亿美元,总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17.4%,且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增长速度喜人。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透露,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首次超过手机,成为出口金额最高的机电类产品。
第二是来自传统行业的钢铁制造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107亿吨,同比增长22.7%,进口钢材681.5万吨,净出口量达到1.039亿吨,为历史最高值。
钢铁行业取得如此成就着实不简单,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3日,中国钢铁产品遭受海外贸易救济原审调查数量自2024年以来已达33起,超过2020—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海外贸易调查如此之多,中国钢铁仍然畅销。
尽管出口超预期,但贸易环境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联合早报1月13日报道,美国政府认定中国造船业存在不公平做法。
据路透报道,调查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以造船和海运业为主导目标,利用财政支持、对外国公司设置壁垒、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知识产权和采购政策,使其造船和海运业获得优势。
(图源:pixabay)
半导体方面,拜登在卸任前可谓疯狂,几乎每天输出一通小作文、或者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
除了要应对拜登,特朗普也是不容忽视,现在对特朗普消息也是满天飞。1月14日,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1月20日一上台,就会宣布成立“对外税务局”,专门负责征收关税、税费和所有来自外国的收入。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中美贸易博弈的结局,并不只在中美两国,不同国家都要做出应对。1月15日联合早报消息,墨西哥总统宣布为期六年的“墨西哥计划,旨在2030年前吸引高达2770亿美元投资,助力墨西哥产业本土化。
据报道,此计划还有一重目的是巩固美加墨贸易关系,减少中国商品。辛鲍姆政府承诺,到2030年,墨西哥全国纺织品、鞋类、家具和玩具的供应和消费将有50%来自本土生产。
墨西哥政府还希望,到了2030年,其生产的汽车有15%的零部件产自国内。另外,根据墨西哥财长的说法,“如果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10%由北美产品取代,并在北美生产,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将比原来多增长1.2%,美国多增长0.8%,加拿大0.2%。”如果墨西哥财长的测算属实,意味着墨西哥去中国产品的进程会加速。
我们不要低估中国企业的韧性,2016年至今,不断超预期的出口证明,中国企业像八爪鱼一样,具备适应环境、突破极限的能力。
(图源:pixaba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