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公司实控人已将5%的股份转让给一家私募基金,该私募基金近半年曾频繁减持。
相关公告显示,2022年5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ALEXANDER LIU与飞象(杭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8,620,93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以18.22元/股的价格转让给飞象尊享基金,转让价款总金额为1.57亿元。
2024年7-8月期间,飞象优选基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46,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1374%(注:飞象优选基金与飞象尊享基金为一致行动人关系)。此次减持过后,上述私募机构合计持股比例低于5%,意味着此后减持不必履行披露义务。
除了大股东的花式减持外,博士眼镜一众董监高们也早早开始抱团减持。
2024年11月18日,在股价大幅上涨时,博士眼镜突然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刘开跃、董事刘之明、董事兼副总经理郑庆秋、董事兼副总经理何庆柏及特定股东江西江南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道”)在内的5名股东,计划减持合计约269万股的公司股票。受此影响,博士眼镜19日盘中跳水跌停,收盘报41.28元。
12月4日晚,博士眼镜发布最新公告,上述减持的股东之一、第四大股东江南道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合计减持1.0342%公司股份。Wind显示,此次减持参考市值为7402.84万元,是2018年以来发生在博士眼镜身上的最大一笔减持。
逢高减持让大股东们赚得盆满钵满。截至12月20日,上述5名股东均已减持完毕,合计减持金额约1.19亿元。叠加此前飞象基金的减持,近半年以来,博士眼镜已遭大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减持套现约1.27亿元。
就上述股东的减持原因,公告称系个人资金需求。然而,大股东在公司股价处于高位时,短期内轮番减持,显然对股价是不小的打击。究竟是股东缺钱,还是不看好公司前景,目前不得而知。
AI眼镜概念成色待考
官网显示,博士眼镜成立于1993年,于2017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眼镜零售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近几年,博士眼镜的业绩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88亿元、9.62亿元、11.76亿元,同比增长35.22%、8.42%、22.20%;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9478万元、7581万元、1.28亿元,同比变动37.02%、-20.02%、68.93%。
2024年前三季度,博士眼镜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1.09%;毛利率承压、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及利息支出增加,进一步拖累了盈利,当期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348万元、7327万元,同比下降14.46%、21.98%。
业绩承压下,这家传统眼镜零售公司急需向新赛道转型。东财数据显示,博士眼镜已有AI眼镜概念、元宇宙概念、华为概念、虚拟现实概念等多个概念傍身。
此番博士眼镜股价大涨,主要是搭上了AI眼镜的东风。随着智能眼镜市场的战火愈演愈烈,业界的共识是,2025年或将成为AI眼镜元年,而传统眼镜品牌在AI眼镜销售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早在2019年,博士眼镜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其智能眼镜产品在线下眼镜零售渠道的独家合作商。2021年,博士眼镜继续扩大合作半径,配合华为三代智能眼镜首发,在华为商城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线上配镜服务。
目前,博士眼镜已与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界环、李未可、ROKID等品牌开展合作。其中最出圈的动作,当属与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
2024年8月,据雷鸟创新官微,公司与博士眼镜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其中雷鸟创新持有80%股权,博士眼镜持有剩下的20%股权。双方将共同开展新一代AI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营销与服务等工作。据悉,雷鸟创新于1月7日公布了与公司联合研发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
不过,博士眼镜与合作商的合作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合作商负责研发和生产智能眼镜,博士眼镜负责提供智能眼镜的镜片验配服务与销售渠道。
据此前半年报,在与雷鸟的合作项目中,博士眼镜主要将负责线下渠道销售和推广,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并对产品、渠道、营销等关键策略有共同决策权。同时,博士眼镜表示,公司智能眼镜镜片验配服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占比极小,短期内对公司经营活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种背景下,博士眼镜的AI含量究竟有多少,在合资布局AI眼镜的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还是沦为销售渠道,这些问题或将影响二级市场对其股价的判断。(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