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485期】
2024年4月25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
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出征太空
2024年11月4日
他们三人顺利返回地球
神舟十八号乘组在轨期间
创造了包括 在轨驻留192天等多项纪录
近日,央视《面对面》栏目
采访了他们太空巡游192天的故事
在轨驻留192天
神舟十八号乘组在空间站驻留了192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最长纪录。指令长叶光富,曾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创下了两次在轨驻留总时长375天的新纪录,成为截至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对于此次任务,叶光富说 :对于这两位新同志,我对他们在任务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把我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东西第一时间告诉他们,尽可能地让他们减少走弯路,也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在这个地方踩坑,这个也是作为指令长,我觉得我应该做到的。
相比于192天,李广苏更期望突破200天 :再多待个十天,我反而更愿意,因为啥呢?我们从开始执行任务到返回,一共是192天,如果我再多待个十天,我就突破两百天了。因为现在咱们国家执行飞行任务超过两百天的,是六个航天员,如果说我一次性就能够超过两百天,我和李聪步入到这个行列里边,就变成了八个航天员。
面对创造了多项纪录,李聪还有些“不满足”,他说 :我下来第二天我就开始做梦,梦到我们已经恢复好了,我们又上去了,又成为中国恢复时间最短的一个乘组。
两次出舱
2024年5月28日,叶光富和李广苏搭档,执行神舟十八号第一次出舱活动。叶光富登上机械臂,在李广苏的配合下接收设备。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这项任务中,航天员李广苏需要沿舱壁自主攀爬,对舱外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具体往哪爬,是看不到路径的。对于这段路程,李聪说“我是他的眼”。
李聪:我告诉他,下一个扶手,你要扶比如W027,那他就去找这个扶手,他就听我的指挥。我把攀爬路径画好、写好,在关键点都做好标注,尤其是分叉的地方。他只要到这个地方,他报出来,我一眼就可以看到,下边你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
李广苏介绍,阳照区能看见空间站包括地球,会比较安心,到了阴影区以后,黑得深不见底。航天员们形容,“那种黑让人不敢撒手”“好像要被这片黑暗给吞噬掉了”。
李广苏:就给人心里边感觉毛毛的那种。即使现在我在太空中,我的挂钩挂在舱壁的扶手上,我也不敢轻易把手松开。虽然我知道,即便我松开了,我也不会飘走,因为我的牵引绳还是跟舱体连接着的,但是那种黑就给我一种不敢撒手的感觉。
叶光富:好像要被这片黑暗给吞噬掉了,一不小心动一下自己身体,结果这一动把自己吓一跳,感觉没着没落的。这么一大片深不见底的黑,毛孔打开,汗毛竖立。当时不管再困,都立马清醒。赶紧小心翼翼再动一下,好像还在机械臂上,还挂着呢,心里踏实了。好吧,没事,继续任务。
李广苏 :出舱回来以后,关闭气闸舱舱门,会闻到气闸舱里边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我们把它称作太空的味道。它那个味道主要可能是一些舱壁上的,包括服装上的一些材质,可能在太空环境下发生了某些变化,这种味道就是之前在地面上也没有闻到过。下次可以采点样回来闻一闻。
在太空养鱼
神舟十八号任务中,随航天员一起踏上太空之旅的,还有几位特殊的“乘客”——斑马鱼。
叶光富: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又是伙伴,更是战友,打开之前我还有一些担心。等到我们打开这个模块,装上了之后打开一看,这四条活蹦乱跳的鱼,当时感觉很激动,很兴奋,感觉随我们一起有小伙伴小战友上来了。
由4条斑马鱼与4克金鱼藻组成的小型受控生命保障系统,是我国首次在空间站展开的水生生态研究项目。斑马鱼是脊椎动物,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它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87%,有“水中小白鼠”之称,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空间站除了航天员以外迎来的首种脊椎动物。
叶光富:当时都拿着照相机什么的,拍照、录像,一看这个鱼活蹦乱跳的,一看怎么各种泳姿都有,正着游,侧着游,还有奇怪的是倒着游。就像仰泳一样,肚子朝上,我说这可神奇了,天上还仰泳了,鱼还在仰泳,在地面好像很难看到,特别新奇这件事情。
在顺畅的天地沟通协调下,斑马鱼在太空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原本设计时长30天的实验,最后实际运行43天,刷新了国际上水生生态系统空间运行最长时间,实现了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神舟十八号乘组还在节目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