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凌晨时分,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化门下曹村的南京东整备场依旧灯火通明,机车的轰鸣声和寒风的呼啸声回荡在整个作业现场。
进入春运,随着客流量增加,部分货运机车(俗称“火车头”)要用来“支援”春运临客任务,南京东整备场日均进出库机车台次相比平日增加了20%以上,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刚清洗完车身的HXD2B-52机车停在加砂区域补砂。地检组电力机车钳工方海龙左手拿着手持机、数据U盘等工装设备,脚踩踏板,抓住扶手,爬上机车。
“现在大伙儿干活之前都是习惯性地先打开手持机,查找确认车号后点击‘开始作业’,这个信息和数据与机车作业整备管理系统是实时交互的。”车间分管机车质量的副主任许立威介绍,发现机车故障后,通过手持机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能快速精准记录故障位置、处置时间等详细信息,实时上传至机车整备作业管理系统,检修人员与管理人员随时可查,为接下来的检修工作做好准备。同时,维修各环节状态也能通过手持机反馈到系统,全程可视化、数据化。
“以前没有这个手持机的时候,作业回来还要在纸上用笔记录,费时间不说,记录信息也不是很准确,现在比以前方便多啦。”弓网组工长睢昕感叹。
不一会儿,方海龙就把车上的位置检查完了,他先将机车的车载数据下载到U盘,然后将数据上传到专家诊断系统。点击屏幕上的“数据分析”按钮,一条诊断信息冒了出来——“5轴水泵出现了问题,系统提示可能是断路器DJ-PE5的问题,也可能是水泵电机绕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虽然需要整修的机车台次多了,但是机车准点出库率仍然能做到100%。”许立威说。(记者 李健 苏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