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6日),怪兽充电(EM.US)股价明显走高。截至发稿,该股涨幅达39.82%,报收1美元。
消息面上,2025年1月6日,怪兽充电(EM.US)宣布收到来自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25美元现金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拟议价格较最新收盘价溢价约74.8%。
怪兽充电收购案:溢价高达74.8%!
具体来看,此次公告明确指出,提议的收购价格相较于提议日期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高达74.8%。与过去30个和6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相比,溢价率分别为68.1%和70.1%。
中信资本旗下的“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的管理层携手,组成了“联合体成员”。这一联合体由怪兽充电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蔡光渊、公司董事兼总裁徐培峰、首席营销官张耀宇以及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辛怡等人构成。
他们计划成立一个收购实体来执行此次收购,并已同意相互协作,共同推进这一进程。
联合体成员合计实际持有怪兽充电已发行和流通股份总额的约16.9%,这代表了公司总投票权的64.0%。
怪兽充电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为4.629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3%。这一显著下滑主要是由于对2024年第二季度移动设备充电收入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具体而言,移动设备充电收入(涵盖直营模式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下降了60%,至4.106亿元人民币,而上年同期则为10.263亿元人民币。
双方此次达成合作意向,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本地生活市场持续发展的共同乐观预期,对怪兽充电创始团队的丰富经验、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的充分认可,以及对信宸资本在私募股权行业的领先地位和广泛生态布局的认同。
此前,由于怪兽充电的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公司在2024年8月7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的通知函。该函件指出,怪兽充电的美国存托股票在过去连续34个工作日的收盘价均低于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所规定的每股1美元的最低买入价。
如果怪兽充电未能在2025年2月3日前重新符合这一规定,那么纳斯达克工作人员将根据公司是否满足公众持股市值的继续上市要求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所有其他首次上市标准(最低买入价要求除外)来决定是否给予公司额外的180天合规期。
在此情况下,公司需要书面通知其打算在第二个合规期内弥补不足,并可能通过反向股票分割等方式来实现合规。
当时,怪兽充电表示,纳斯达克的通知函不会对其业务运营产生影响,并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重新实现合规。
曾是明星资本助阵,却也难挡颓势
回顾来看,怪兽充电,这家2017年在上海创立的共享充电企业,背后有着众多知名资本的鼎力支持。
2021年4月,它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时共发行了1765万股ADS,每股发行价为8.5美元,总融资规模达到了1.5亿美元。其中,高瓴、Aspex Management (HK) Ltd.和小米科技作为基石投资者,共同认购了1.1亿美元的股份。
截至2024年3月31日,怪兽充电的股权结构显示,Mars Guangyuan Cai(蔡光渊)持有8.5%的股份,并拥有33.6%的投票权;Peifeng Xu(徐培峰)持股6%,投票权为23.5%;Victor Yaoyu Zhang持股1.6%,投票权为6.3%;
而Jiawei Gan则持有1.7%的股份。此外,阿里旗下的Taobao China Holding持股14.8%,投票权为6.5%;高瓴旗下的HH RSV-XXII Holdings Limited持股12.1%,投票权为5.3%;
小米旗下的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9.1%,投票权为4%;顺为旗下的Shunwei Angels III持股8.1%,投票权为3.6%;软银亚洲旗下的China Ventures Fund I Pte. Ltd.持股6.9%,投票权为3%;而Sky9 Capital entities则持股5.2%,投票权为2.3%。
尽管怪兽充电已成功上市,但这些股东们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套现机会,因此可以说他们被深度套牢了。而此次怪兽充电管理层发起的私有化要约,更是让这些股东们面临了巨大的投资亏损。
从最近的财报业绩来看,怪兽充电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4.1亿元,同比下降了55.3%。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了变化,导致移动设备充电收入进行了某些一次性调整。
具体来说,2024年第二季度的移动设备充电收入(包括直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下产生的收入)同比下降了60%,从2023年同期的10.263亿元降至4.106亿元。
在运营方面,怪兽充电在2024年第二季度出现了600万元的运营亏损,而上年同期则实现了1360万元的运营利润。尽管净利为920万元,但同比也下降了62.4%。经调整后的净利为1520万元,同比下降了49.5%。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怪兽充电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总额为32亿元。
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
共享充电宝行业,曾经也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在最为红火的2020年,“三电一兽”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占据了近96%的份额。这里的“三电”指的是小电科技,以及竹芒科技旗下的街电和搜电,而“一兽”则是当时市场份额领先的怪兽充电。
截至去年年底,怪兽充电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23.4万个服务点,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了3.915亿,拥有在线共享充电宝920万个。这三项数据相比前一年分别增长了23.8%、17.3%和36.6%。
然而,包括怪兽充电在内的多家公司都遭遇了诸多波折。怪兽充电在赴美上市时经历了“流血上市”,而小电科技在港股的IPO计划也未能如愿,申请材料自动失效,上市之路被迫中断,并多次传出裁员的消息。
小电科技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营收为19.1亿元,但净亏损达到了1.04亿元。尽管在当时,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服务点位数已达71万个,投放充电宝近600万个,领先于同期的怪兽和街电。
但如今,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老大哥”,怪兽充电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大幅下滑了51.7%,净利也由盈转亏。尽管累计注册用户数、共享充电宝数和点位数等数据都有所增长,但其毛利率却从2021年的82.13%大幅下滑至如今的57.77%。
对于业绩的突变,怪兽充电解释称,这是由于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了变化,导致移动设备充电收入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毛利率下滑的同时,该公司的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却依然高昂,2023财年高达2.32亿元,远远超过了1290万的研发费用。
分销和营销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行业的通病。从小电科技的数据来看,从2018年到2020年,其分销及营销开支逐年递增,其中分成费用占比接近一半。
作为应急充电设施,共享充电宝行业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品牌方对终端租赁费用有一定的议价权。但在高成本的挑战下,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应对。然而,怪兽充电等企业并不能无限制地涨价。
如果涨价幅度过大、费用过高,将导致用户减少租赁时间或自带充电宝。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公司无法完全将运营成本转嫁到租赁费用上,盈利难、利润低的情况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此外,怪兽充电今年还在大面积出售城市直营业务,全面转向代理加盟模式。除了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的优质点位仍在保持运营外,其他城市的直营点位已经停止新增,并在打包出售给区域代理商。
这种代理商模式存在不透明的问题,分成银行账户由代理商管理,他们可以提前设置运营成本,否则大概率会亏本。而落地商户对此并不知情。过度放权不可避免地会滋生“收费乱象”,而总部对代理商也缺乏有效的管理。
代理模式曾经让怪兽充电保持了较快的扩张节奏。但这并不意味着怪兽充电可以借此实现持久增长。放开代理后,该公司不得不面对毛利率快速下滑的现实。
因此,无论是商业模式上的问题,还是与代理商、商户、用户之间的利益之争,都让共享充电宝行业难以再讲出新的故事。这也使得二级市场对其的热情不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美股研究社,36氪经授权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