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识研究所
"选小米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
董明珠和小米又杠上了。
在最近的一档节目里,董明珠谈到小米的时候声称,小米最近因为专利侵权赔了格力50万,随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布微博对此进行了正面回击,"第一,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为;第二,小米没有因为专利侵权赔偿50万的情况。"
随后,该节目曝出更多董明珠金句,包括再次回应与雷军的"五年赌约",以及表态格力造芯片没找国家要一分钱……此后,小米并无更多回应,这场眼看着要站在流量风口的大战,还没开始就已搁浅。
图源:抖音
尽管表面上依然自信,但谁都知道,反复提及恰恰说明在意,显然,纵使格力是老牌空调三巨头之一,但在董小姐眼里,如今的小米在该领域的存在已经不容忽视。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借助手机和汽车等产品矩阵布局,正处于流量声势滔天之时,诸如空调等小米产品线中明显后发的产品,也正在向传统领导者发起挑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线上,也已经渗入了消费者们的抉择之中。
一:"选小米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
今年夏天,郑潮一咬牙一跺脚,给自己的出租屋的主卧和电竞房安装了两台小米空调。
"我买的是2台1.5匹的,整机1747元,安装花了200,单台2000元就能拿下。算是我买下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小米的原因。"
除了便宜,能够通过手机看到实时用电情况也对他很有吸引力。"以前经常神不知鬼不觉一个月花大几百的电费,特别是一度电几块钱,大夏天不开又不行,可以直接看到用电量,对我这种租房人来说,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图源:小红书用户截图
郑潮是在朋友方怡不断的安利下决定试试小米的,和很多人一样,也是从手机入的坑。两年前,他在买大件家电时也只看老牌子。
"以前基本就是遵循铁律,从小到大电视都是长虹、海信,洗衣机就是美的、海尔,空调的话,家里以前换过一次,也基本都是在格力、海尔、美的这些里面选,这两年用上了小米手机,然后就知道小米也卖空调了。"
对他来说,雷军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你说是营销也好,说是个人魅力也罢,但确实我身边有些人就是因为之前雷军AI骂人啊、鬼畜视频啊那些,就觉得这个人还挺好。"
相比之下,方怡则是十几年的"米粉",她还在2021年的时候收到了小米给第一代用户的1999元的红包反馈。在空调这种大家电之前,除了人尽皆知的手机,她买小家电也基本都会选择小米。
"一开始是吹风机,后来是体脂秤,再到扫地机,就都算比较便宜也好用,其实一开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久而久之,试的越来越多,就基本都用小米了。"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相当于是被小米的一个产品"推"到另一个产品去,"用空调之前也不太敢,毕竟之前觉得大家电不是小米特长,后来一想,可以连到智能家居里,就把家里的空调和电视都换成小米的了。
图源:小红书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东西无非就是希望便宜加好用。
在好不好用需要买之后才能体验到的前提下,小米先确保了"便宜",然后通过品牌心智的渗透,从3c电子,到小家电,再到大家电,甚至今年开拓到汽车,从上一个产品到下一个产品,一般不用太担心受众基本盘,再加上雷军的企业家IP效应。这就是在很多人口中,"选小米至少不是一个坏选择"的由来。
二:小米产品策略奏效,格力们却被"祛魅"
唐建中家里服役了十几年的空调今年坏了,在他看来,让自己开始放下对格力、美的执念的,还有空调核心技术几乎十年如一日的无变化的现状,"空调毕竟就是为了制冷和制热,十几年前这个功能就可以达到了,这几年出的智能空调也好,新风空调也罢,我都不熟悉,也用不着啊。"
"我知道格力手上有很多专利,但是你跟我提那什么压缩机啊,冷凝器啊的,和我没什么关系,我买空调又不是为了把他拆开研究构造,能正常制冷制热就够了,大多数新出的一些功能我平常根本也用不着。"
在各个平台上,被问到为什么逐渐不再迷信老牌子时,这种声音也很大:"空调这东西都定型多少年了,哪有什么重大改进啊,核心部件早就差距没那么大了,无非就是看谁家料给的多一些。"
客观上来说,格力确实拥有诸多技术专利。
截至2024年9月,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超12万件,而小米全球专利数量则为4.1万件,考虑到双方的空调业务占比,格力空调技术专利显然要远远多过后者,但尴尬的是,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43周,空调线上市占率前三分别为美的、格力、小米,其中格力市占率同比下降3.01%,而小米则上升了4.31%。如果这种优势无法影响到消费者心智,反映到销量上,也是枉然。
早在今年6月,董明珠就曾经喊话小米,"董明珠打假小米空调第一"的词条一度风靡全网。
但彼时小米并未宣传过自家空调第一,随即很快被网友扒出,导火索来自一篇营销号2021年发的文章。
7月,格力官方称米家小米电风扇侵犯格力专利,涉案的小米电风扇不得再制造和销售,并向格力电器支付人民币 185 万元。但该案的被告是"浙江星月电器",该公司是小米的供应商,隶属于星月集团,和小米只是合作关系。
曾经因为小米晚1年完成,而险胜和雷军"1块钱赌约"的董明珠,显然是坐不住了,但从董小姐的角度来看,对小米空调的发难几乎是天经地义的。
先来看几个数据:
就在董明珠"发难"后两天,12月1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文称,"今天上午刚刚开了大家电的业务例会,重点看了看空调业务的销量和份额。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1-11 月小米空调销量同比增长 53%。"
图源:卢伟冰微博
此前,小米在三季报中也报告,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170 万台,同比增长超过 55%。
显然,小米空调在行业中的分量正在越来越重。
更为要命的是,就像上述说的,在小米矩阵的各产品线齐力推进下,只要不是有太大的舆论风波或者其它意外变故,"小米手机性价比高——小米扫地机性价比高——小米XX性价比高——……——小米空调自然性价比高"的推导逻辑几乎是顺理成章的。
三:小米越骂卖越好,董明珠多元化搁浅要"挽尊"
但如果就此说小米怕被骂,也不对。
在过去,不止董明珠,普通消费者同样不看好其做家电。
一方面,小米品牌多年来自带"廉价感"。"性价比"这个招牌也并非不会带来苦恼,参考长期定价在1000元~2000元的小米手机,在2020年新发4000元起的小米10无人问津。
此外,小米的一些家电长期走贴牌代工路线,比如据天眼查显示,米家生态中白电的重要生产商是一家名为宁波吉德电器的公司。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投诉量明显更高。
据金角财经,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小家电相关投诉中,小米的投诉量为460件,占比为13.60%,位居第一。
然而,即便如此,小米仍然顶着舆论逆风上扬,"被骂得越狠卖得越好"几乎成了标签。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00元以下产品在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比为22.8%,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3500元以上产品在线下渠道的销量占比为41.9%,同比下滑7.7个百分点。消费降级之下,小米自然吃到了红利。
更关键的是,对于小米来说,空调显然不是最核心的业务,但对于格力来说,小米已经攻入到了自己的腹地。
根据格力电器2024年半年报数据,其空调业务收入达到779.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升至78.14%,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然而这恐怕并非董明珠本意。
图源:格力2024年中期财报
要知道,2012年上任董事长之后,董明珠就宣布格力未来将涉足更多领域,此后更是在多元化战略上义无反顾。到2022年,十年里,格力将产业延伸至空调以外的生活电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手机、芯片等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格力频繁传出进军直播带货、新能源造车行业、涉足预制菜产业……
和小米一样,都是高举多元化大旗。然而,手机计划搁浅、跨界造车更是显得捕风捉影,其他诸如工业制造和新能源等业务,或是连年亏损,或是占比太小,造血能力缺失之下仍需空调业务不断帮扶填坑。除了空调,格力在其它试水产业中的尝试仍然并不成功,至今也并未成功找到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事实上,到2019年时,空调业务占比一度降到70%以下,但自那以后,这一占比非但没有随着格力的多产业涉足降低,反而持续回升,2023年,来到74.14%,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会升到接近八成。
不同于雷军可以在相关产品策略上有所取舍,格力越来越依赖空调业务。在这种时候,却被小米实实在在威胁到腹地,董明珠的警觉和激烈反应自然格外顺理成章。
距离董明珠和雷军的"1块钱赌约"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这10年间,小米和格力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但说是传统制造企业的路径依赖也好,是企业家战略选择偏差也罢。事实是,如今的小米如日中天,借助着爆炸的流量,用自己的企业战略和营销手段,在各个领域几乎都有所建树。
反观格力,"多元化"业务不少都出现了创业未半而几近崩殂的情况,一边对空调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一边还需要不断将"董明珠"这个IP的效果放大。尽管这一招屡试不爽,但前者是可燃物,后者是助燃剂,如果公司的大方向不够坚定,纵有疾风起,也难以上青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