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语言模型目前的能力和局限性,有几种类型的工作特别适合使用人工智能。虽然这份清单说是以科学为基础,但更多是出自经验。跟任何形式的智慧一样,要想把人工智能用好,需要用矛盾论:相信AI可以带来变革,但必须持怀疑态度,功能强大但容易出现小问题,对某些任务至关重要,但对其他任务却有害。我还想提醒大家,除了把AI作为灵感以外,不要太把这份清单当一回事——自己的情况你最了解,本地知识比任何一般性原则都重要。好了,考虑到目前的能力,下面列举的这几种类型的任务,是特别适合使用人工智能的,此外还列举了一些你应该保持警惕的场景。
适合使用AI的场景
1、需要产生大量创意的任务:比方说,在头脑风暴中,创意的数量往往决定了最优创意的质量。大多数人生成几个创意后会感到疲惫,而AI可以高效地提供数百个不重复的创意。
2、你具备专业知识,且能快速评估AI产出的好坏:尽管某些工作可能很复杂且要求严格,但借助你的专业知识可以判断AI产出的价值。比方说,OpenAI的新模型o1能够解决部分博士级难题,但不是专家的人难以判断其答案是否可靠。
3、需总结大量信息但容错率较高的任务:AI擅长对大段文本(如小说)的内容进行总结,但在事实核查方面效果有限。
4、在不同框架或视角之间进行内容转换:比方说,你已经设计好了一项政策,但需要为组织内不同受众分别制作培训文件。AI能够高效地调整文件复杂度,确保内容适合不同人群的理解水平。
5、推动你前进的工作。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一些小的阻碍,只需要推一下也许就能继续向前。比方说,过去我可能因为一句话写不下去而暂停写作,但现在我可以让AI提供几十种不同的结尾方式。
6、AI表现优于你能接触到的最好人类,并且就算犯错也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的那种任务。
7、需要帮助理解上下文或细节的任务:Tyler Cowen建议将AI当作阅读助手,因为你可以不断询问AI问题来深化理解。
8、需要多样化答案的任务:比方说,作为编辑或策展人,你可以让AI以完全不同的风格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比如“针对这个要点重新设计15种表达方式”,从而帮助你发现独特的创意。
9、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几乎肯定有帮助的工作。比方说很多种类型的编码工作。
10、需要对不同接收者的可能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的工作:AI能够模拟敌意、友善或天真的反应,为你提供参考。
11、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缺乏一位足够好的伙伴就完全行不通的创业类任务:这种情况下AI可以成为你的“联合创始人”,既能提供指导,也能协助你制作文档、演示以及其他超出你专业范围的事情。
12、需要特定视角的任务:比方说,模拟某些虚构角色的初步反应。
13、某些已变成形式主义,脱离了实际用途的任务:比如某些标准化的报告。用Bob Sutton和Huggy Rao的话来说,那些会分散你注意力,降低你价值,没有用处的事情。虽然最好能完全干掉这类工作,但至少可以借助AI减少其耗费的时间。(需注意这种工作是不是真的毫无意义,尤其是某些自动化任务可能需要人工完成才有价值。)
14、需要第二意见的任务:提供数据给AI,看看它的结论是否一致。
15、AI胜过人类的任务:这是一个增长迅速的领域。
不适合使用AI的场景
1、当你需要学习和整合新信息时:虽然AI可以提供总结,但这不能替代你亲自学习。让AI替你解决问题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即便你感觉是。要想学习新东西,你得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虽说在部分学习过程中你还是会发现AI的帮助作用。
2、需要极高准确性的任务:由于AI可能会出现“幻觉式”错误,而且那些错误看起来也是貌似非常合理的,所以导致人们很容易忽视,从而增加风险。幻觉是可以减少,但没法消除。(不过,现实世界当中很多人误都是可以容忍错误的,因为人也会犯错,甚至某些情况下AI还没人那么容易犯错)
3、当你不了解AI的失败模式时:AI的失效跟人类的不一样。是,你可能知道AI会产生“幻觉”,但这只是出错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AI还可能会试图说服你它是对的,或者当你给出错误答案时也说你是对的。只有频繁使用,才能逐步理解这些潜在风险。
4、当努力本身是目的时:在很多领域,成功往往需要靠不断的磨练才能达成。比方说,作家可能会反复重写同一页内容,学者则要多次修改理论。靠AI跳过这些过程可能会剥夺你获得关键“顿悟”时刻的机会。
5、当AI表现不佳时:AI在某些意想不到的领域表现不佳。比方说,统计“草莓”(strawberry)里面字母“r”的个数)。也可能在另一些领域有惊人表现。比方说,创作一首关于统计“草莓”包含的“r”字母个数的,莎士比亚风格的十四行诗,而且还要求每行的首字母能拼成两种水果)。目前,尚无通用指南可以明确AI能力的“边界区域”,因为这些能力还在不断进化。通过试错并与同行交流是理解这些能力的关键。
译者:boxi。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