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中”完全是逆流悖论
这段时间,美国各阶层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成为岛内舆论焦点。
岛内媒体注意到,美国挑起关税战至今,特朗普大厦纪念品商店中仍有许多来自浙江义乌的商品。东森新闻网刊发深度文章指出,从白宫衣橱到美国家庭的微波炉、芭比娃娃等,“中国制造”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美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时新闻网还关注到美国因关税问题兴起了“代购热潮”,“越来越多美国人亲自飞往中国大陆购买‘中国制造’商品”。
岛内媒体报道截图
有岛内分析人士告诉谭主,这些都表明,赖清德“脱中入北”的“北”都“脱不了中”。大陆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资本都在抢进大陆,赖清德主张的“脱中”完全是逆流悖论,根本不可能实现。
台湾《旺报》社评举例称,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脱钩“愚蠢至极”,美国芯片龙头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访华称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二者不约而同展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岛内学者向谭主分析称,大陆制造业具有成本低、质量优、规模大和生产高效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还具有深度整合的供应链,这是全世界都无法“脱中”的深层逻辑。
岛内学者告诉谭主,之所以说赖清德“脱中”是走不通的死路,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两岸密不可分,历史、地理以及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就决定了两岸“脱钩断链”无法实现。岛内学者进一步指出,经过长期交流交融,两岸已经建立起了相当绵密的生产网络,台商台企已经深度融入大陆,台湾不应也不可能与大陆“脱钩”。台北国际商会理事长邓哲伟强调,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即使有起伏紧张,两岸经贸交流仍然持续。这表明,两岸的深度联结不会因为赖清德政治操弄而崩解。
“入北”更是以身饲虎
摆在眼前的事实已经证明,赖清德主张的“入北”不仅是个坏主意,更是个危险的决定。
多家岛内媒体以台积电的遭遇为例指出,“入北”、向美靠拢就是以身饲虎,只会让美吃定台湾,一步步耗尽台湾所剩不多的脂膏。在台积电今年3月宣布加大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又在记者会上“加码”称,台积电将在美国投资2500亿美元。三立新闻网报道称,美国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帮台积电往上加码,“不知道台积电是否吃得消”。
台湾专家杜紫宸分析认为,美国近年不断强调本土优先与产业自主,“入北”的台湾企业不仅被要求输出关键技术,还得自费建厂,自担风险。“入北”根本不是对等合作,而是被“北”剥夺主导权。《旺报》社评进一步质疑,台湾中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更不具备到美国设厂的能力,面对美国的不确定性和“入北”主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产业将何去何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