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即将破百亿,中国人的激情被彻底点燃。
饺子导演不语,只是一味地画海报,只有热搜替他发声:早知道十亿十亿的画了。
《哪吒2》各种周边全网断货,工厂把缝纫机都踩冒烟了仍供不应求,二手平台价格涨幅比黄金还猛。
在官方手办众筹平台,网友一边贡献2039.9万元启动资金一边催更。讨论区“求出冰箱贴”的呼声最高。
一些嗅觉灵敏的商家,甚至把盗版“结界兽冰箱贴”卖成爆款,随便一家店都有几千的销量。
冰箱贴原本是旅游景区的纪念品,为何成了周边必备单品?
其实,冰箱贴早已改头换面,从景区小透明变成文创顶流。
故宫淘宝爆款“紫禁城脊兽”月销10万+;国博的凤冠冰箱贴,不到4个月卖了50万件;天宫藻井冰箱贴要提前3天预约,早上6点去排队还得摇号。
大家对冰箱贴的追捧,使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相当值钱。数据显示,2027年全球冰箱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亿元。
最关键的是,变身文创新宠的冰箱贴,不光吸金还让人上瘾。
年轻人的冰箱贴,比冰箱还贵
“冰箱贴比冰箱还贵。”这句话放在几年前,吐槽和嘲讽意味拉满。
冰箱贴最开始流行,是境外游刚开启的年代。人们花大价钱出国游一趟,挑来挑去买个冰箱贴,结果回家一看是made inChina的义乌小商品。
后来冰箱贴成了全国各地景区的标配商品,虽然也有人会买来当纪念品,但“又土又贵的地摊货”仍是大多数人对景区冰箱贴的刻板印象。
现如今谁在社交媒体上说出:“冰箱贴比冰箱还贵”,却能迎来网友的羡慕。
从去年开始,冰箱贴卷得一贴难求。
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被称为北京断货王,不少网友7点就去排队才能抢到。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因为太难抢被卷成理财产品,二手平台最高卖到358元。
杭州博物馆的“腮红小破杯”作为冰箱贴界的顶流,因为太热销从一开始的手工上色,被逼得重建生产线。
想要买到爆款冰箱贴,不仅得拼手速和网速,还得拼体力和钱包,一旦抢到就是朋友圈里的装X神器。
网红冰箱贴已经成了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在小红书上,“晒晒我的冰箱贴”话题有4.3亿次的浏览量。
这个话题下,网友们自发交流冰箱贴的玩法心得,形成了独特的“冰箱贴社交”文化。
一些旅游特种兵,把冰箱变成自己的旅游地图,每个冰箱贴都是人生GPS的坐标点,堪称新时代的“文旅谷子”。
还有传统文化爱好者,给冰箱贴加上时代buff,集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朝代。
在豆瓣#冰箱贴博物馆#话题下,有8万多年轻人用冰箱贴搭建微型博物馆。
如果混到“收藏家”级别,冰箱贴相当于“进圈子”的万能钥匙。
漫威迷用英雄徽章组建复仇者联盟指挥部,汉服同好收集故宫二十四节气磁贴,连《原神》玩家都在用角色立牌占领冰箱战区。
网红冰箱贴在收藏界的上瘾度和成就感,甚至能和盲盒、谷子一较高下。
还骨灰级玩家专门跑到咸鱼上晒收藏,标价99999防拍,不为赚钱只为“炫耀”。
随着年轻人的追捧,冰箱贴逐渐成了社交场上的硬通货。
不少网友把文创冰箱贴,称为伴手礼的神,年轻人们出门旅游给带冰箱贴成了最高礼仪。
在年轻人的追捧下,冰箱贴也在文创界身价倍增。
内卷的冰箱贴销冠:上百个稿子只选1个
很多人不知道,冰箱贴差点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产物。
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了,而是新出的冰箱很多是玻璃面板,根本吸不住冰箱贴。
没想到,无处可贴非但没“打倒”冰箱贴,反而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变着花样给冰箱贴一个家。
过去买冰箱贴的理由是“便宜”、“冰箱太空”、“随手买的纪念品”,但现在冰箱贴不仅越卖越贵,越来越难买,如今连生存基地都快没了,反而成了文创和周边行业的扛把子。
冰箱贴背后有“两双手”,在推着其地位节节攀升。
第一双手:开窍的景区,制造排队爆款
冰箱贴是景区和博物馆的必备单品,但“又土又敷衍”且同质化严重的毛病,使其很长时间都是被吐槽的对象。
近几年各地文旅和博物馆开窍,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把冰箱贴当爆品做。
内卷的初级阶段是狠心整容,撕掉土味标签。
以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冰箱贴为例,从2022年开始他们的冰箱贴迭代了四次。
1.0版本是直接把面图印在亚克力或玻璃上。到了4.0版图案必须是创意题材,浅金色电镀+珐琅上色是标配,还有旋转、装饰物、小功能等亮点。
高级阶段是给技艺和稀缺性上难度。好看的冰箱贴千篇一律,个性的文创万里挑一。
无论是1:1复刻明孝端皇后凤冠的国博凤冠,还是5层结构的天宫藻井冰箱贴,都把特色卷成杀手锏。
除此之外还有敦煌的小夜灯冰箱贴;天坛的AR冰箱贴;内蒙古的NFC音乐冰箱贴等更是把科技狠活拉满。
很多博物馆,在时间投入和细节死磕上也卷到考研程度。
山西应县木塔冰箱贴的制作,设计师要去景点考察几天,设计打样耗时至少2个月,最后从20稿里面选一稿。
不仅如此很多冰箱贴还学会了快时尚的“需求快反”。
国博为了生产凤冠冰箱贴,生团队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65人。
第二双手:IP冰箱贴打卡,带火一座城
推动冰箱贴爆火的除了博物馆,还有社交媒体上打卡潮的兴起,而冰箱贴就是打卡圈通用的社交货币。
喜茶推出“城市限定冰箱贴”,以喜茶标志性的头像LOGO为基础,结合城市特色,为每座城市量身定制的独家“纪念品”,到现在为止已经出了400多款。
限量款+区域限定的玩法,很快就点燃了大家的收集欲望。
喜茶多伦多店开业时,上百人为了限量300个的冰箱贴,零下几度排队几个小时,到了晚上下大雪也没能阻止他们的热情。
有些不想等待的人,想去二手市场捡漏,结果已经涨价1019元人民币。
有些品牌的冰箱贴则是年轻人的社交资本,比如星巴克城市杯冰箱贴系列,就被戏称为“中产护照”,冰箱贴就是身份的象征。
#为了一个冰箱贴打卡一座城#火上热搜,有人不惜打飞的去各大城市,只为收集一套完整的城市限定冰箱贴,把冰箱贴当成城市打卡勋章。
北京凤冠冰箱贴爆火后,网上求冰箱贴抢购攻略的帖子有超过3万条。
举着凤冠冰箱贴与凤冠合影,成了社交媒体上最时髦的打卡方式。使得国博古代中国展厅里,凤冠是目前唯一需要排队欣赏的展品。
有网友跟着冰箱贴攻略打卡北京一段时间,表示再不走就要破产了。
在博物馆和品牌的助推下,原本不起眼的冰箱贴,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变废为宝”的冰箱贴,藏着文创翻红密码
表面来看,冰箱贴“变废为宝”的武器是颜值和性价比。
实际上,冰箱贴让年轻人上瘾的背后,是博物馆和文创商家们打好了一张情绪牌。
《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显示,61.7%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消费,买文创是为了情绪价值或文化价值。
商家们及时捕捉到年轻人的情绪需求,就可以让大家买得更爽。
很多爆款冰箱贴都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磁铁,被赋予了更多意义。比如南博的芙蓉石“小粉炉”、杭博的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陕博的彩绘雁鱼铜灯等,靠着极致逼真的造型,给了游客把“文物带回家”的爽感。
有IP的放大IP,没有IP的就紧跟热点需求。
年轻人对自带情绪价值的产品非常容易“上头”,尤其是满足“搞钱”“转运”“脱单”等心理需求的产品,更能形成转化和话题。
于是玄学的风也吹到了冰箱贴行业,以前人修庙建祠堂保平安,打工人拜财神爷冰箱贴祈福还愿,连贡品都有冰箱贴,每开一次冰箱功德+1。
有义乌的商家发现这个商机,找来设计师研发了30多个款式,其中3款“财神冰箱贴”卖爆了,双11单日销售额能有5万单。
网红冰箱贴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第二个关键是超预期。
眼见着凤冠冰箱贴越来越抢手,国博特意在原有木质版本的基础上,又打造了一个金属版本,只要78元一个就能获得“冰箱贴中的爱马仕”,性价比拉满。
这种超预期还体现在互动性上,比如西藏博物馆的花瓶冰箱贴,不仅是个冰箱贴,还能给出社交话题。网友可以一边养花一边更新种植日记,乐趣值拉满。
把冰箱贴做成菜谱也是一种潮流,扫码就能跟着做菜,完美适配厨房的生活场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IP被开发,更多的文物“走出展柜”, 冰箱贴的爆火也只是中国文创爆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有很多文创和周边,也是靠流行元素和话题,满足大家的情绪价值爆火的。
比如甘肃省博物馆根据网上关于马踏飞燕的话题,立马做出了“绿马”周边;前段时间jellycat爆火,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开始玩起了“玩偶过家家”。
一旦形成上热搜的情绪价值,就有机会变成社交货币,没有IP的产品也能卖爆。
需求决定价格,情绪放大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