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青海省都兰县一场大雪之后,雅丹地貌群中出现“大地之树”奇观,从航拍视频看,地上出现了一棵巨大的”树“,树干、树枝、树杈分明,网友纷纷赞叹:大自然太神奇,附近的网友甚至都想赶过去打卡。
“大地之树”最近两年经常被报道,比如浙江钱塘江的大地之树,江西鄱阳湖的大地之树,新疆、西藏的大地之树等等,这要归功于现在的无人机越来越多,普通人也能轻松获得上帝视角。我之前也做过一期钱塘江大地之树是如何形成的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钱塘江的形成于涨落潮之间,所以又叫做“潮汐树”,而这次青海都兰县是出现在干旱的雅丹地貌区,这个跟“潮汐树”是不是一样呢?还有网友提到“分形原理”,是不是呢?
不管是在哪里形成的“大地之树”,它们都是被水冲刷出来的。钱塘江的形成于潮汐带,是海水退潮时冲刷出来的形状。鄱阳湖的形成于湖岸的泥滩,也是枯水期退水时冲刷的结果。干旱地区的沙漠或者雅丹地貌,一般也是形成于雨水的冲刷,或者融化雪水的冲刷。这些地方有一个相同点,需要有相对松散的表面,利于冲刷。
这种在自然界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就被称为“分形结构”或者“分形原理”。比如河流的支流、闪电的分叉、树木的分支、还有血管系统、网络系统等,随处可见。大地之树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高空看,是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支,在地面看一个单独的分支,也会发现一样有主干和分支。把尺度放大到大的河流也是一样,有干流和支流。单独看一条支流,也一样还有支流。
这也符合自然界的“能量最小法则”,水沿着能量最小的状态向下流,如果遇到坚硬的岩石或者其他物质,它就拐弯,最终汇聚到一起继续以能量最小法则往下流。大地之树就是这样的道理,水往下流时,把最容易冲刷的泥沙带走,当这些泥沙的形状刚好是树状时,就形成“大地之树”。
大自然宛如一位巧夺天工的艺术家,用水的流动雕刻出树状纹理,恣意挥洒着创造力,述说着自然的美妙与和谐,让人类惊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