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曾谈到过自己理想中的 iPhone:
我希望手机能够像一块「充满魔力的玻璃」,简洁、轻薄、没有多余的元素。
此前 TheElec 曾报道苹果计划在 iPhone 18 上实现无边框的目标,但最新消息透露,屏幕供应商还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
据悉目前三星和 LG 正在研发用于 iPhone 的无边框 OLED 屏幕,他们都是苹果核心的屏幕供应商。如果要按照预期在 2026 年量产,现在就要完成技术的讨论验证,但目前进展并不顺利。
为实现这一目标,三星和 LG 需要开发薄膜封装(TFE)工艺,以保护 OLED 面板免受水分和氧气的侵入。
同时,他们还需要光学透明胶(OCA)技术,用于将面板与透明双面胶膜粘合,从而适应显示屏的曲面设计,同时保留其他组件的空间。
此外,还要考虑强度问题,曲面的边缘设计会出现薄弱点,让屏幕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还有消息称 iPhone 18 Pro系列将会首次搭载屏下 Face ID,这类设计变动同样会影响无边框屏幕的开发。
无论智能手机形态如何变化,它的正面最终应当会成为一块没有遮挡、没有瑕疵的屏幕。
图片来自:travelzoo
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用「无边泳池」来形容,本属于智能手机未来某一时刻的屏幕形态。
而在苹果公司内部,他与乔布斯一起提出了「无缝连接(seamless design)」的设计理念,并逐步在 iPhone 上推进。
简单来说,这个设计理念就是尽力去消除屏幕、边框、机身之间的缝隙,让产品尽可能地形成一个流畅而自然的整体。
尽量减少屏幕上的元素,去除干扰,增加沉浸感。
不过,现在的屏幕技术还不能完全做到真正的无边形态,仍留下一丝遗憾。
智能手机的正面,全是细节
在 iPhone 出现之后,它带来了两股风潮。一个是「智能手机」概念,二是产品形态的同质化。
前者则出现了 Window Phone、Android 三方竞争,与 iOS 各有特点,也互相促进了功能不断完善。
但把键盘去掉,正面以一块触屏做主导,则成为了智能手机时代通用设计思路。
换句话说,曾经百变的产品形态迅速被触屏优先取代,让手机成为了一个「枯燥」的黑盒子,丰富的是屏幕内的内容,而不再是屏幕外的形态。
iPhone 「杀死」了键盘手机
为了保持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方向也着重在后背和相机模组上。相对来说,正面的设计自由度要小很多,另外加上市场的野蛮增长,正面一块屏幕和一排按键维持了很长时间。
随着厂商们对屏幕尺寸和人机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屏占比比一味地增加尺寸,要更符合产品进化。
三星 Galaxy Note Edge 图片来自:cnet
三星就利用 OLED 屏幕的特性和曲面屏的视差,在 Galaxy S 系列上引入了超窄边框的风格,并且也赋予了 edge 的新名称。
三星的 Edge 系列不止是让人记住了极窄边框,也掀起了一股窄边框的风潮。
而再一次推动智能手机正面设计迭代的则是「全面屏」的出现。
但技术形态的不完美,也出现了许多形式上的取舍,像是打孔、刘海等等。
不过,这些并没有妨碍厂商们追求更窄的边框。不同于 Edge 系列的做法,利用视差做曲面屏,会影响到整体的操控。
边框的逐步变窄,一方面是屏幕材质和装配工艺硬性条件来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审美」的重置。
iPhone X 四等边(窄下巴)的缘由
OLED 柔性屏幕,加上触控 IC 和显示层排列的优化,让屏幕的下巴能够变得更窄,「四等边」屏幕的设计理念,让窄边框全面屏产品有了一种对称美。
当下,四等边屏幕几乎是追求设计美感厂商的一个通用做法,甚至将边框缩小到了 1.61mm,比四等边的 iPhone 还要窄,视觉效果拉满。
小米 13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显示功能的硬性需求,厂商们对于智能手机正面设计的自由度并不高。
更多的是围绕在一些细节之处,它可能并不会像后盖一样会带来设计风格、色彩呈现以及工艺细节等等彰显厂商的审美和品味。
但细节之处显真章,对于机身正面的细节呈现,可以说是技术实力的一个展示,也是如何在「缺陷」当中找到一丝秩序美感设计力的体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