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长风
一报还一报,俄乌撕裂到何时?持续的战争,受伤的还有国际能源供应链。
据1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针对乌克兰使用美英生产远程导弹与巡航导弹纵深袭击俄罗斯领土及破坏“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供应的行为。1月15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使用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关键天然气能源基础设施目标进行了集中打击。
(图源 :)
其中,被成功击中的乌克拉目标之一是位于利沃夫州斯特雷市的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的地面基础设施。
欧洲天然气供应危机
俄罗斯武装力量使用高精度武器,击中利沃夫州斯特雷市的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的地面基础设施,给欧洲天然气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了深远影响。
(图源 :)
据了解,该储存库是欧洲重要的天然气储备设施,储存能力约为170亿立方米。其地面基础设施受损后,天然气的注入和提取等操作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导致库存难以及时补充,这将降低欧洲在用气高峰期的供应保障能力。
作为欧洲天热气最大的储存库,其正常运行对于平衡欧洲天然气供需至关重要。此次打击可能导致储存库的供应功能暂时或长期中断,使得依赖该储存库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和地区面临供应短缺的困境,增加了整个欧洲天然气供应链的中断风险。
受此影响,欧洲天然气或许再度上涨。2025年1月荷兰天然气价格就曾因俄罗斯停止供气而飙升70%。此次天然气储存设施被击中,或将引发类似价格上涨,给欧洲各国的能源消费企业和居民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另外,此次打击凸显了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欧洲国家在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更加谨慎,甚至影响到一些已有合作项目和建设计划的推进速度。
例如,一些原本计划与乌克兰合作的天然气管道或储存设施项目,可能会因此次打击事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导致供应多元化进程受阻。
短期内,欧洲难以完全摆脱对天然气的依赖,而此次储存库受损事件,使得欧洲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
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欧洲可能会面临能源供应不足、成本上升、技术瓶颈等多重困难,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之间寻找平衡。
美国成欧洲能源危机最大受益者
俄罗斯打击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地面基础设施的事件,从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无疑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LNG生产国,此次事件导致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下降,美国趁机逐步占领欧洲市场,其LNG大量涌入欧洲,扩大了自身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份额。
2024年12月美国向欧洲出口的液化天然气(LNG)量达到了522万吨,占欧洲当月LNG进口总量的约一半。2024年11月美国向欧洲出口的LNG量为509万吨,占液化天然气总出口量的6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在2024年12月向欧洲输送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显著增加了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也使美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如今,国际能源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美国对欧洲市场的能源掌控力不断提升。美国通过增加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更多利益,还在地缘政治上增强了对欧洲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其能源独立和能源出口战略,此次事件为其提供了有利契机。美国可以借此进一步减少对中东等地区的能源依赖,同时通过能源出口获取更多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其能源战略目标。
警示中国能源供应链
天然气是许多欧洲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如化工、钢铁、玻璃等行业。天然气供应链的不稳定会导致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甚至可能出现因天然气短缺而被迫减产或停产,进而影响欧洲工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对欧洲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图源 :)
由于全球能源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可能会传导至中国市场,增加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成本。
另外,打击事件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对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市场信心受挫。在这种大背景下,能源供应多元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目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24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1.97%。此次事件提醒中国需要进一步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长期关注并研究国际能源资源的艾略表示,欧洲最大能源储存设施打击事件,启示中国应继续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自给率,同时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此外,艾略还认为,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格外重要,中国应加强与油气资源国高效协调,推动务实合作,持续巩固完善平衡多元的油气进口体系。如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及G20、APEC、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能源治理机制,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对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