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公子欣
世上有很多方向感极强的
“活地图”
自然也有很多像小编一样的
“路痴”
这是天生的吗?
图源:pixabay
天普大学认知心理学家Nora Newcombe在《2022年发展心理学年度评论》上一篇关于导航能力如何发展的文章中指出,人从来都是不完美的,但有些人可以达到难以置信的准确度,而有些人似乎根本不知在哪里,只是随意指向。
虽然很容易证明人们在导航能力上的差异,但要解释其中的原因却困难得多。不过,导航研究领域正呈现出新的进展——通过利用虚拟现实和GPS跟踪等技术,科学家们已经能观察数千人甚至数百万人试图在复杂空间中找到路,并衡量他们的表现如何。尽管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研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导航技能是由成长环境塑造的。
最近一项关于基因在导航中的作用的研究强调了一个人所处环境的重要性。
2020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发展心理学家Margherita Malanchini和同事比较了2600多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在虚拟环境中导航的表现,以测试导航能力是否会在家族中遗传。他们发现,确实具有一定遗传性,但影响非常有限。相反,影响人方向感的最大因素是遗传学家所说的“非共享环境”——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独特经验。看来,“活地图”大多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家Hugo Spiers领导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实验,让研究人员得以窥见经验和其他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寻路技能。Spiers团队与电信公司T-Mobile合作开发了一款手机和平板电脑游戏《Sea Hero Quest》,玩家在游戏中乘船穿越虚拟环境,找到一系列检查站。游戏应用要求参与者提供基本的人口统计数据,全球有近400万人参与。
结果发现,文化因素与寻路技能有关。来自北欧国家的人往往在导航方面稍好一些,可能是因为定向运动在这些国家很受欢迎,这项运动结合了越野跑步和导航。平均而言,农村人比城市人做得更好。在城市居民中,来自街道网络更混乱的城市(如欧洲城市老城区)的人比来自街道网格比较规则的芝加哥等城市的人表现得更好。
这样的结果表明,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导航能力的最大决定因素之一。实际上,经验甚至可能解释一个普遍的刻板印象:男性往往比女性表现得更好,事实证明,这种性别差距更多的是文化和经验的问题,而不是天生的能力。例如,性别平等程度最高的北欧国家在导航方面几乎没有性别差异。相比之下,在中东国家等女性在自主探索环境方面受到文化限制的地方,男性的表现远远超过女性。
圣巴巴拉方向感量表(下图)在导航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在量表上得分更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导航能力也更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从1到7打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中立”。
研究表明,人们在评估自己的方向感方面相当准确。性格似乎也在发展导航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要想擅长导航,必须愿意探索。”西北大学认知科学家David Uttal说。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认知心理学家Mary Hegarty指出,事实上,喜欢远足和骑自行车等户外活动的人往往方向感更强。玩大量电子游戏的人也是如此,其中许多游戏涉及探索虚拟空间。Uttal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心理映射器
这种级联效应可能会影响特定技能的获得,而这些技能是导航高手的标志,包括估算行程距离,阅读和记忆地图(纸质的和心理的),根据一系列地标来学习路线,以及理解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研究人员在2018年的《心理科学的当前方向》中报告说,人分为三类:一些人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很好的地图,可以准确指出相同和不同路线上的地标;一些人有很好的路线知识,但很难绘制出一张完整的地图,他们擅长在一条路线内指出方向,但在不同路线之间却很差;另一些人则在所有指向任务中表现都很差。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地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an Montello说,这种建立和使用心理地图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方向感更好。佛罗里达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Weisberg说,毫不奇怪,
在2020年发表于《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中,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神经科学家Louisa Dahmani和vsamronique Bohbot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经常使用GPS的人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导航能力下降得更厉害,这有力地表明,对GPS的依赖导致了技能的下降,而不是技能的低下导致了更多的GPS使用。
专家建议,方向感不强的人可以试着密切关注指南针的方向或显著地标,以此将自己的行动整合到心理地图中。
当然,对于只要不迷路也不追求提高技能的人来说,随时使用GPS就OK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