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创下去年7月以来新高,并已连续四个月上升。面对新一轮商品和服务成本上涨,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扰动,美联储立场可能维持谨慎,即在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并不急于恢复降息。
一些机构认为,今年美联储或维持按兵不动。
关税落地前物价压力升温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表示,上个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是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同比上涨3.0%,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前值为2.9%。
具体而言,住房价格环比增长了0.4%,占CPI增长的近30%,此前连续两个月上涨0.3%。杂货价格上涨0.5%,禽流感暴发导致鸡蛋短缺,相关零售价格同比上涨超50%,环比涨15%,创2015年以来新高。美国农业协会此前预计,今年全美鸡蛋价格将上涨超20%。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1月份核心CPI上涨0.4%,同比增速则加快至3.3%。
除了住房成本以外,处方药上涨2.5%创纪录,机动车保险继续上涨2.0%,医院服务价格上升0.9%。二手车、通信和教育的价格也有所走高。服装下跌超1%,是为数不多下跌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企业可能先发制人地提高价格,以应对进口商品更高和更广泛的关税,从而给物价带来压力。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暂停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高额关税,外界在等待有关更多行业的政策决定。市场人士普遍预计,这些关税最终实施后将给物价带来更大压力。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在国会出席听证会时谈及CPI数据时表示,美联储在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方面还有距离。
高通胀可能会危及新政府的议程,包括减税,这可能会过度刺激健康的经济,以及大规模驱逐无证移民,这被认为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并提高企业工资等成本。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安德森(Scott Anderson)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我们去年夏天看到的消费者通胀放缓现在已不再明显。美联储面临的问题是,这不仅仅是一个月的事件,看起来像是通货膨胀压力的真正持续数月”。
鉴于CPI数据,华尔街预测,接下来将公布的1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也将环比上涨0.4%,同比增速或小幅回落到2.7%,依然高于2%的通胀目标。
降息前景蒙上阴影
最新通胀数据公布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今年美联储降息窗口已经被进一步推迟至12月(概率略高于70%)。安永帕台农首席经济学家达科(Gregory Daco)表示:“如果政府的政策组合助长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风险将倾向于减少宽松。”
第一财经记者汇总发现,美联储内部的强硬声音开始出现,立场风向有从中性向略偏鹰的趋势。美联储理事鲍曼表示,她担心通胀压力可能会增加,并表示看到了“上行风险”。她的观点得到了两位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的赞同。
考虑到目前的经济情况,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今年可能保持按兵不动。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卢泽蒂(Matthew Luzzetti)表示,美联储距离中性利率的目标并不遥远,他认为这一目标约为3.75%。他说,美联储今年有必要保持在略高于该利率的水平,因此没有进一步降息的基本理由。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埃格霍夫(James Egelhof)表示,由于关税上调、移民政策收紧和持续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胀将在2025年回升。他补充道,长期通胀预期略有上升也是一个因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2026年中期之前保持利率不变。”他说。
美银全球美国经济学家巴夫(Aditya Bhave)表示,他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已经结束。
下一步会是加息吗?金融机构Plante Moran Financi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拜尔德(Jim Baird)认为,如果通胀再次加速,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他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将导致美联储政策在短期内彻底逆转。毕马威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斯旺克(Diane Swonk)指出,鉴于新政府议程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