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给门店放歌都成一门生意了?我10首歌里面至少夹带9首私货。
音乐,往高了说是阳春白雪,这门店配乐起码得是在西餐厅里,拿菜单花钱才能点的现奏小提琴曲;往通俗说也有蜜雪冰城与民同乐,一首“你爱我我爱你”成了整条小吃街最响亮的BGM。后者怎么放都悦耳,前者叫格调,得靠装。
Gray V,一家全球门店音乐策划机构,做的就是“装”的生意。他们专门为零售、酒店品牌提供音乐播放列表——那些肯为门店音乐投钱的大都也是奢侈品牌。
音乐既要符合品牌身份,又要能和你产生情感共鸣,最终的目标当然是想让你掏钱。
听起来不像是背景音乐该做的,感觉得让催眠曲来。
图源:Gray V 官网
01
门店配乐仍然需要考虑季节性,正如每年解冻一次的刘德华,Gray V 前不久也在考虑圣诞歌曲的策划,“既需要取悦顾客的怀旧之情,又不能总放排名前20的圣诞歌曲”。
毕竟当你走进爱马仕却听到凤凰传奇 dj 版 BGM 时,难免会恍惚自己是不是走进了促销大卖场,准备抢购买一送一的包去装年货。
品牌调性很重要,许多消费者和品牌的第一次接触,正是通过门店音乐。Gray V 的首席音乐总监 Alec DeRuggiero 表示,对于像 Tiffany Co. 这样与“爱情”紧密捆绑的品牌,“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使用任何提到分手或心痛的歌词”。
环境也和创作密不可分, Tiffany 翻修门店采用了满墙令顾客身临其境的数字显示屏,Gray V 因此为商店的互动楼层策划了从慢速到中速的音乐,鼓励消费者在此停留。
图源:Tiffiany 官网
当然不是所有奢侈品都会专门策划门店音乐,有时候逛街听到好听的歌曲,你也不清楚这是花钱买来的歌单,还是店员的个人品味。
但反过来,很多音乐推荐歌单反而会以“适合宝格丽的音乐”这样的标题为自己造势。至于适合奢侈品的音乐到底是怎样的?“大概是中世纪贵族在包间一边摇晃红酒杯一边听交响乐的感觉吧”。
图源:小红书@我说你可以你说我不行
02
不过听歌这事,从来不是贵族的专属,不少商家也会在门店配乐这事上琢磨。
传闻肯德基就有专门的音乐编辑团队,在同一时间全国各个店铺播放的音乐都是一样的,不过这种同步估计在2017年推出点歌服务时就中断了。
肯德基的点歌工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顾客爆棚的分享欲,“真是想不到居然有机会能让整个餐厅的人欣赏我的音乐品味有多好”,点歌平台甚至一度成为粉丝打榜工具。
但由于大多数歌曲没有版权,很多歌曲常常被跳过,如果你真的想要和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歌单,建议直接拿着自制马歇尔音响去肯德基外放。
图源:微博@狍仔猪妞咻咻up
除了将门店配乐的权利下放给顾客以外,不少品牌甚至少不了研发自己的“自作曲”。只是麦当劳的部分自作曲太过难听又太过洗脑,被网友质问:“放这歌是为了让顾客吃完快点走吗?”
麦当劳最著名的旋律「BaLaBaBaBa」最早出现于2003年发行的歌曲《I'm Lovin' It》,这首歌花费超 13 亿美元的全球推广费,2022年还请腾格尔激情翻唱,成功在B站鬼畜区赚足了知名度。
Charles 曾评价,类似于「BaLaBaBaBa」这样的「Jingle(朗朗上口的旋律)」具有操纵性又烦人,听起来“像是毛刺一样附着在心灵上”。
很不舒服,但及其霸道的洗脑能力让你一眼忘不掉麦当劳这个品牌,一首歌就这样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图源:麦当劳广告
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全家便利店的入店音,从 1981 年至今沿用了足足 43 年。后来被日本人偶然发现这段旋律来自于松下门铃,“正是我奶奶家的门铃!”
03
品牌营销专家 Martin Lindstrom 在《感官品牌》一书中分析,全球顶级品牌的成功大多来自于对基础感官的调动,它们营造了一个「五维」的感官世界,“做到以「色」悦人、以「声」动人、以「味」诱人、以「情」感人”。
门店的背景音乐正是品牌们孜孜不倦吹向顾客的耳边风,为了达到这样“一听就能听出特色”的效果,各品牌为门店选择背景音乐的风格越来越极端。
快时尚门店一般以动感的旋律为主,更新频率极快,H&M 门店甚至不允许播放 3 年前的流行歌——因为会显得自家衣服很过时。
Zara 门店以极具动感的 Billboard 热门音乐榜单,晋升 Livehouse 平替。“分不清进了Zara还是夜店”,特别在试衣间穿上 Zara 的衣服,更是“有种上t台的感觉”。
星巴克更偏爱古典、爵士等音乐类型,负责制作歌单的 Holly Hinton将星巴克的选曲逻辑形容为「周日早上读报纸和喝咖啡时想听到的音乐」。
连清北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专属背景音乐歌单。曾经以为听了大学图书馆的歌单就能考上想去的大学,后来发现在图书馆连说话都不能太大声,才明白清北是你的谎言。
其实清北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听音乐的时候,“好像真的坐在清北图书馆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骨头,36氪经授权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