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华落子。
2024年12月,德国安联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安联投资以2.84亿元人民币完成认购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约2.28亿股新股,成为国民养老首家外资股东。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将“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定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会议提出,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强化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机制,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央行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
加大力度吸引外资
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中国金融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
2024年1月,联博集团旗下外商独资企业联博基金获得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2024年3月,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正式宣布展业;2024年5月,中意财险成为继友邦人寿、安联人寿、汇丰人寿等险企后,又一家外资独资的险企等等。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积极研究并推出开放新举措,如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作为金融租赁公司出资人的准入条件等。
截至2024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外资银行总资产3.90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7家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2.82万亿元。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在稳慎扎实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加强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和履职管理,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截至目前,已在32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4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支持政策,经常项目尤其是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增长较快。
2024年1~10月,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9.9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比重达26.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服务业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多项开放举措渐次落地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的背后,是政策“组合拳”的不断发力。早在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推出六项政策举措,涉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方面;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等;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便利跨国公司资金归集使用等。
多项开放举措渐次落地,为外资机构长期布局中国市场夯实基础。而从近期金融管理部门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号看,中国将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将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各类主体人民币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司司长姜波日前也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动态,积极研究回应并推动解决外资银行提出的各项诉求,并鼓励外资银行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深耕中国市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下阶段将以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推动重点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同国际规则更高水平对接,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同时,通过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