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淘汰赛鏖战正酣,不少车企纷纷转向借力华为。鸿蒙智行推出的“四界”智选车品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无不被合作车企及资本市场寄予厚望。
其中,尊界是华为与江淮汽车联手打造的高端超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
2月20日,在深圳举报的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剧透”的首款车型尊界S800部分科技配置,尽管再一次赚足了市场热度,但作为尊界推出方之一的江淮汽车,当日、次日的股价,却分别下跌了3.74%、6.39%的跌幅,报收的35.9元/股创下近一个月以来的新低,总市值下挫至784.1亿元。
有网友戏谑,“江淮汽车股票的逆势下跌,或是证券市场对尊界的‘用脚投票’”。
公开资料显示,尊界S800曾于2024年11月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上首次亮相,预售价高达100万—150万元。之后,又相继进行了4次官方发布,这展示出尊界对于江淮汽车和华为非同一般的意义。
不过,车企们对华为技术赋能趋之若鹜,这一趋同化的创新路径导致现实中的品牌效应不断被稀释。定位于百万级豪车的尊界,能否成功搅局新能源豪车市场?高净值客户是否愿意买单?对江淮汽车意味着什么?市场正议论纷纷。
加持效应边际递减
在鸿蒙智行这场发布会上,尊界的科技感爆棚,可谓齐聚了各类“遥遥领先”的硬核技术。
余承东在现场宣称,尊界S800将首发6大智能化技术,其中3项是首发——途灵龙行平台、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华为星河通信;还有3项技术将迎来迭代——鸿蒙ALPS座舱2.0、华为车语系统2.0、华为巨鲸电池2.0。“尊界S800将实现从被动智能到自主智能的全新跃迁。”
然而,在技术层面大秀肌肉,可否助力尊界在豪华车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已上市的“三界”智选车品牌销售数据显示,华为的技术赋能对车企品牌的加持效应已呈现明显的边际递减趋势(表1)。
最早是鸿蒙智行与赛力斯(601127)合作推出的智选车问界,凭借华为的技术背书及赛力斯的制造能力,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单月销售曾突破3.1万辆。
数据显示,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销量突破34万辆,成为鸿蒙智行旗下销量最高的品牌。其中,问界M7在2024年累计交付近20万辆,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车型销量第一;问界M9累计大定超20万辆,蝉联中国市场50万元级及以上豪华车型销冠。
不过,2024年底至2025年初,问界销量也出现了显著下滑。赛力斯在2月5日披露的2025年1月的产销数据显示,以问界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跌51.39%。这意味着,问界品牌如今也同样面临挑战。
鸿蒙智行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主打运动性能和智能科技,目标用户为年轻高端消费者。
2023年11月,首款车型智界S7上市,其作为一款高端纯电轿跑,主打运动性能和智能科技,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4年12月,智界S7的累计销量为30967辆。智界另一款车型智界R7,截至2025年1月的累计销量为11422辆。
比较来看,2024年内,智界全年销量仅有2.9万辆,同样远低于问界系列车型销量。智界品牌的累计销量仅为57956辆,剔除时间周期的影响,也远低于问界的总体销量。
鸿蒙智行与北汽蓝谷(600733)合作推出的享界(STELATO),主打舒适性和豪华感,目标用户为追求高端驾乘体验的消费者。享界车型的单月销售峰值、累计销售数据均进一步低于问界和智界。
2024年8月6日,享界S9正式上市,其在2024年内总共交付了7494辆。从销量来看,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销量分别是2163辆、1982辆、1058辆、1192辆、643辆,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给外界上市即巅峰的感觉。
且从证券市场反应看,享界也并未像问界助推赛力斯一样对北汽蓝谷的股价起到明显拉升。
显而易见,鸿蒙智行持续地对外开放合作,趋同性技术创新路径使车企各自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日趋递减,品牌的含金量也被持续稀释。
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目前已经集齐“四界”,而第五“界”也在路上。2025年2月21日,华为进一步宣布与上汽集团(600104)合作推出尚界。
问界销量的下降或也意味着,智能化并非车企销售增长的万能引擎,消费者能否持续为华为“遥遥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买单值得怀疑,各大车企或需华为赋能之外的创新(参见《兜兜转转终回头,上汽还能打好华为这张牌吗?丨正经深度》)。
事实上,近年以来,“蔚小理”、小米汽车、比亚迪(002594)等车企的智驾技术日益普及,汽车下半场的智能化平权时代正在到来。智驾、智舱等智能化技术在当下市场已不再是新鲜事物,或不再只为科技巨头所独有。
也就是说,2025年,华为的技术市场表现或将充满变数。
随着鸿蒙智行的加持效应受到内外两端稀释,作为后来者的尊界可否持续坐享赛力斯那样的红利,获得技术溢价机会,令人存疑。
豪华市场的两面夹击
尊界是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百万级新能源汽车品牌。
官方介绍,尊界S800的定位是D级轿车,预售价在100万至150万元之间。官方称,预售开启48小时内被预订了2108辆,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
尊界S800曾于2024年11月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上首次亮相,之后,尊界相继进行了4次官方发布,此举或在于消除外界对这款车值不值100万元的疑虑。
“我们远远超越了迈巴赫、劳斯莱斯Phantom这个档次,比他们更豪华、更高端、更舒享的定位”,余承东一度这样介绍尊界S800。
显然,尊界在豪华车市场面临保时捷、迈巴赫、法拉利等传统豪华品牌的正面竞争。
众所周知,劳斯莱斯、兰博基尼、保时捷等豪华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拥有特定的文化辨识度,在消费者心中乃是极致奢华、精致工艺及社会标签的化身。这些无与伦比的品牌历史和经典车型,为豪华品牌构建起“护城河”。从某种意义上说,购置这些豪华品牌的消费者,与其说是为享受顶尖的技术与性能,不如说是为彰显特定的社会身份与地位。
例如,劳斯莱斯彰显财富与尊贵,迈巴赫则象征奢华与舒适,保时捷寓意性能和高雅,法拉利意味着速度与激情,兰博基尼则更体现极致奢华与个性化。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百年豪车的品牌竞争已远非技术范畴的较量,而是品牌文化、历史积淀及身份符号的比拼。虽说尊界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力,但其与传统百年豪华品牌的历史文化、“豪华性”“尊贵感”差距显而易见。
如此一来,尊界品牌如何与高端消费者群体构筑情感心理共鸣?或者说,尊界能否成功构建差异化优势,避开与传统豪华品牌的正面竞争?
另一边厢,尊界在新能源高端品牌领域也面临仰望、昊铂、特斯拉Model S、奔驰EQS等车型的挑战。
2024年国产百万豪车交付榜显示,销冠宝座上的仰望U8全年销售量仅有7226辆;仰望U9从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累计交付量为100辆。昊铂SSR作为一款售价超过120万元的纯电超跑,截至2024年1至9月的累计销量只有区区25辆。
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与尊界匹敌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寥寥无几,但同时也映射出新能源高端市场的空间容量极为有限。尊界如何在一个极为狭窄的赛道争夺市场份额、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
更有意思的还在于,靠商用车发家的江淮汽车,品牌形象仍然颇具大众化特征,甚至于堪称廉价低端汽车的品牌代表。
推出尊界,意味着江淮汽车既要驾驭金字塔尖的品牌,同时也需要通过普通产品抢占低端市场,江淮汽车能否驾驭上下通吃的战略?业内普遍认为,高端品牌日后更容易向下兼容,但低端产品往上却难如登天。各家车企在冲击高端市场途中都曾遭遇类似挑战。
作为江淮汽车旗下的一个高端品牌,如何避免消费者不认可尊界的豪华属性?如何解决江淮汽车“大众车”的品牌印象和战略的冲突呢?
上下通吃压力巨大
毋庸置疑,缺乏豪车基因的江淮汽车,凭着一腔热血杀入了豪车赛道,实质上已步入背水一战的境地。
依靠商用车发家的江淮汽车,曾是国内客车底盘销量冠军、开发过“最受欢迎的轻卡产品”,亦是安徽省的重点企业集团之一。步入新世纪之后,私车市场的爆发,江淮汽车开始发力乘用车市场。2007年,江淮汽车进军轿车市场,推行“商用车、乘用车”两条腿并举的路线。
作为当时市场上最后一个进入轿车领域的车企,江淮汽车相继推出了宾悦、瑞鹰、同悦、和悦等品牌,凭借瑞风S3、瑞风S2两款SUV爆款,一度在2016年实现年销售36.7万辆的好成绩。2016年,江淮汽车创下64.3万辆的公司史上整体最高销量,同年的营收达到525.29亿元,净利润11.62亿元,为史上最佳。
之后,由于国内私车市场趋近饱和,行业竞争加剧。缺乏自研能力的江淮汽车被迫转型依靠代工立足汽车市场。
2016年,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09866.HK)合作,成为最早与造车新势力合作代工的企业之一。前者负责生产制造,后者授权江淮汽车试用期商标和技术。两方合作打造出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这是当时知名的新势力代工厂之一。
前述代工合作一直持续至2023年。有统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从中收取的代工费超过30.38亿元,而通过向蔚来出售江淮乘用车公司相关资产入账了约31.58亿元。
同期,江淮汽车还为大众集团提供代工服务,2017年12月,两方以各50%出资合作成立了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期间,双方联手推出了电动车品牌——思皓。
2020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该公司变成由大众汽车75%控股,江淮汽车持股降至2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华为合作,成为江淮汽车重振旗鼓的关键一步棋局,尊界之于江淮汽车意义非凡。2019年,江淮汽车开始与华为牵手,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领域深入合作。
不过,江淮汽车只是华为第四家智选模式车企,而非唯一。
尤其,如前提及,2025年2月21日,华为进一步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了第五“界”。粗略来看(表2),江淮汽车近年的处境不佳,在与华为合作的奇瑞集团、北汽蓝谷、上汽集团等当中,经营情况应最为薄弱。
最新数据显示,江淮汽车旗下的思皓、钇为、瑞风等乘用车品牌,近期销售普遍下滑。2025年1月,钇为3的销售数量仅有171辆。
截至发稿日,江淮汽车的销售额已连跌4个月。2025年1月,江淮汽车的累计销量为3.556万辆,同比减少9.39%。其中,乘用车同比减少11.34%,尤其轿车降幅最大达到34.66%,MPV同比下降16.8%。
如前所述,虽说高端车型达到一定销量之时,可助力车企扭亏为盈,与华为合作也很“香”,但江淮汽车或已错过最佳时机。问界的横空出世打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令合作车企赛力斯同样深度受益,一举扭亏为盈。但早前,问界的成功或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行业背景——华为需要打造标杆案例向市场证明技术优势,市场机会当然也好得多。
更何况,定位豪华高端小众市场的尊界,面临的是百年品牌和新能源高端同行的两面夹击,究竟能给江淮汽车带来多大改善?答案或将很快揭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