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部分消费者向亿欧反馈,此前预售火爆的闪极AI拍拍镜,并未按期交付。“本来想春节期间炫一下,结果迎来了退款的尴尬局面。”
亿欧调查发现,不少用户在微信社群晒图,已收到闪极科技500元退款,转账信息显示,包含400元预售款及100元订金。
2024年12月19日,闪极科技正式发布闪极AI拍拍镜A1,官方称搭载了业界首颗16MP摄像头,闪极科技宣称这是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
但事实上,自闪极科技发布首次延迟发货公告以来,这款AI眼镜的交付并不顺利。
消费者从期待到失望
闪极AI拍拍镜口碑大反转
起初,消费者对闪极AI拍拍镜颇为期待。
去年12月19日,闪极科技发布AI拍拍镜后,于当晚10点登录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渠道的官方店铺开启限量预售。据官方介绍,上线24小时,5万副AI拍拍镜全面售罄。
随后12月23日,闪极科技公告称,自12月21日起,AI拍拍镜共创版在以上渠道店铺全面停止预售,仅在唯一官方通道“SHARGE闪极会员店”微信小程序进行预订。
按照此前5月底的首批预售计划,闪极科技会在2024年11月底向用户交付(技术预览版)。
闪极科技表示,在5月30日至11月29日通过官方渠道预订的技术预览版,都可免费升级成此次发布的共创版。
这些动作让闪极科技出尽了风头,一时间在AI眼镜行业风头无两。彼时,有媒体认为闪极科技有望凭借这款量产的AI拍拍镜,将推动AI眼镜加速市场化。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智能眼镜距离产业化还面临很多难题。
发布会结束不久,有消费者在“SHARGE闪极”官方微博评论区称, 预订的闪极科技AI拍拍镜并未发货,并有众多用户质问和吐槽。
有用户发问“我的拍拍镜还在小程序排单”、“预计16号发货。现在马上21号的钟声都要响起了。京东的催货客服也宕机超72小时了,还没动静”、“卖期货呢你”等等, 吐槽声音比比皆是。
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看, 不管是首批用户体验,还是用户测评,绝大多数声音都在表达对该款产品的质疑和不满 ,甚至不少“极客”都着急开始帮闪极做产品经理了。
很明显,消费者对闪极AI眼镜的态度,从期待逐渐变成了失望。
今年1月初,在全球消费展CES 2025期间,闪极科技现场发布了海外市场子品牌loomos及loomos AI眼镜。但似乎消费者并不买账。
事实上,在闪极AI拍拍镜正式发布前,闪极科技 已经就此前版本推迟发货问题进行了致歉 。
2024年11月30日前后,闪极科技公开致歉,由于研发以及供应链及生产环节影响,原定于11月底发货的闪极智能拍摄眼镜A1发货将延迟。 为此,为用户提供价值188元闪极-随行移动电源-紫一个,支付眼镜尾款后一起发出。
供应链能力薄弱
对AI眼镜的理解存疑
如果仅是发货慢的问题尚可理解,毕竟AI眼镜在供应方面确实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据了解,已经发货的闪极AI拍拍镜,存在颇多槽点,产品体验难言如意。
在“SHARGE闪极”官方微博评论区,用户纷纷吐槽“你们这拍照效果差的以为是用门锁拍的,好意思叫‘拍拍镜’?”、“你没按承诺发货,基本功能也不完备,你难道不是最应该向用户道歉吗”、“拍视频和老年机一样是什么原因,还没有防抖”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闪极科技在技术供应上颇具“看点”。
据亿欧了解,闪极AI拍拍镜采用的是紫光展锐W517方案。1月16日,闪极科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产品的软件部分还有一些待完善的细节,主要问题为产品蓝牙部分底层驱动还未开发完善,在蓝牙连接的状态下无法通过蓝牙接打电话(蓝牙播放音乐可正常使用)。”同时,闪极科技表示将重构产品蓝牙底层驱动。
但尴尬的是,几天后闪极科技便紧急修改口径,1月22日,闪极科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函称,“后经闪极软硬件产品团队的深入研判和分析定位,闪极AI拍拍镜‘在蓝牙连接的状态下无法通过蓝牙接打电话’这一问题,实际与紫光展锐W517平台无关。”并且表示由此造成对紫光展锐的负面影响深感歉意。
有用户向亿欧吐槽,问题出在哪儿都不知道,非常质疑闪极科技对AI眼镜产品的理解能力。
闪极科技在致歉函中也出现多处“内部团队多方核验出现疏漏”、“内审疏漏”、“出现表述不专业、不精准的情况”等话语。
图源 |SHARGE闪极官方微博
闪极科技是一家充电与储能公司,致力于打造横跨消费类、家庭、出行领域的全球充电与储能领先品牌。跨界研发AI拍摄眼镜,对于闪极科技来说无异于换赛道。
此前,亿欧对闪极科技进行过报道(参见《闪极科技跨界“攒局”,想量产AI拍摄眼镜,难度太大》),为了生产AI眼镜,闪极科技曾联合了科大讯飞、云天励飞、汇鼎光学、眼镜品牌LOHO等多家企业。
亿欧曾在文章中明确提出,跨界AI眼镜,闪极科技其实还是“集成商”攒局的角色。
毋庸置疑,智能AI眼镜一定是一个高潜赛道,但是如此“草率”争喝头啖汤,闪极科技显然低估了智能AI眼镜技术和供应链的难度。
退款是个危险的信号
2月5日,亿欧在多个社群了解到,有消费者已收到补偿退款共500元。据消费者介绍,“之前众筹的延迟发货的才有”“只有首批用户有”,且等有货源后,闪极科技对退款用户还将继续发货。
图源 | 微信 社群
对此,有用户戏称,闪极AI拍拍镜预售价为999元,此前赠送价值188元移动电源,此次退款500元,相当于311元买一副AI眼镜。
在此前很长时间内,消费者都在耐心等待闪极AI拍拍镜,对闪极科技首款AI眼镜充满了期待,网络上并未发现有多起补偿退款情况。
此次退款信息,可以称得上一个信号,消费者也在猜测,闪极科技跨界AI眼镜很可能遭遇了挫折。事实也是如此,从推迟发货致歉,到发布秒售罄,再到向供应商致歉,闪极AI拍拍镜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此前,闪极科技发布首款量产的AI眼镜时创始人张波就曾表示,目标是“闭着眼睛完成年初出货50万台,年销售额超过6个亿”。
按照目前这个“信号”来看,闪极科技还得加大把劲儿。
有消费者向亿欧表示,对此前闪极科技官方介绍的售罄5万副的消息充满质疑,其退货率到底有多高也要打个问号。
闪极的“挫折”
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智能眼镜并非是全新产品,早在2012年,谷歌就推出了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但长期以来表现并不理想。2015年初,谷歌便对智能眼镜项目按下了暂停键。
直到这两年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问世,全球销量接近200万副,推动智能眼镜行业得以迅速升温。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相关企业陆续发布新品,“百镜大战”雏形已现。
不过,就智能眼镜行业而言,尤其在供应链上,当前依然面临“卡脖子”的挑战。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出现类似闪极科技的情况。
亿欧在总结《2024中国智能AR眼镜十大关键词》时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智能AR眼镜新品大多数都打上了“全球首款”的标签,诸如“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首款1080P”、“首款消费级”等等。
“首款”的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新品频发的背景下,如何突出优势、展现亮点成为各大厂商的关注焦点。另一方面,或许也能感受到企业的“心急”。
作为率先宣称量产的“先锋”,闪极科技的补偿退款,又为行业蒙上了一丝阴霾。
一方面,全行业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教育认知,一下被闪极科技打碎了。另一方面,闪极科技在量产中遇到的技术和产品问题,对于其它同行来讲,应该愈发重视。
2月5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停止了代号为N107的AR眼镜项目,该产品内置显示模组,可与Mac设备连接使用。
可以看到,在智能眼镜行业发展过程中,巨头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一不留神,2025年的时间进度条已经过完了10%,去年数十家企业发布的“期货”、“PPT产品”,都要在今年一二季度陆续兑现了,或许,真正意义上的“百镜大战”才刚刚启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王圆磊,36氪经授权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