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5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今日在微博发布长文,谈及香山开源 CPU 项目研发历程。
IT之家注:2019 年,在中国科学院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发起“香山”高性能开源 RISC-V 处理器项目。香山用湖来命名每一代架构 —— 第一代架构是“雁栖湖”,第二代架构是“南湖”,第三代架构是“昆明湖”。
包云岗表示,有位在硅谷的网络大 V(George Hotz)关注到香山开源 CPU 项目,并借此在 X 上发出了美国版“定体问”。
据悉,这条消息给香山在 GitHub 的开源代码仓库带来了一波流量,Star 数量小幅跃升。
包云岗称“2025 年是香山交付年”,还表示:
开源芯片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高端 CPU IP 核。有些人质疑“香山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没有量产芯片”、“香山是 PPT 造芯”……
说实话,很多人低估了开发一款高端 CPU IP 核的难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比直接做一款 CPU 的难度更大,因为 CPU 对面积、功耗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是 CPU IP 核则既要性能高,又要面积小,还要功耗低,PPA 不能有一项短板才能竞争力。
回望 2024 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不断优化第三代香山(昆明湖架构)的面积和功耗,才终于实现和 N2 相比差距缩到 8% 以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