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1、浩通科技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
(1)项目概况
浩通科技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拟对原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与相关工艺的技术改造,新增贵金属二次资源处置能力4,500吨/年。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安排如下:
建设投资 17,641.0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526.46万元;项目总投资 20,167.51万元。
(3)项目效益评价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4.13%,投资回收期为5.45年(税后),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4)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项目2025年1月27日完成备案,用现有场地实施,不涉及新增用地,环评等审批程序尚未完成,预计不存在障碍。
2、浩博新材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项目概况
本次在一期项目建设基础上调整部分建设内容、进行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增加危废原料种类,危废利用总量3,000t/a;另增加非危废原料利用量3,000t/a。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安排如下:
建设投资 52,129.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6,027.05 万元;项目总投资 58,156.25万元。
(3)项目效益评价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3.77%,投资回收期为9.36年(税后),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4)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项目于2025年2月7日完成备案,不涉及新增用地,环评等审批程序尚未完成,预计不存在障碍。
(二)项目必要性分析
1、贯彻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在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公司为实现将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未来对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扩建、技改,提升贵金属回收处理能力,并补充流动资金,契合公司的总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于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2、扩充产能,紧随行业趋势
贵金属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贵金属需求量也将持续增加,行业市场需求持续扩长。公司贵金属回收业务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大型项目的投资带动了贵金属的需求,同时为未来回收市场带来了增量,公司扩充产能顺应了市场的需求。
同时,从回收环节看,卸剂规模也呈大型化的趋势,如公司近期与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含贵金属废催化剂综合利用框架合同》,根据东方盛虹(股票代码:000301)披露公告,相关废催化剂标的资产账面原值超20亿元。为完成大型标的获取并快速回收,企业需具备更强的生产处理能力及资金实力。
综上,行业当下对企业的规模处理能力、资金实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进行相关项目建设,具备必要性。
3、扩大处置品类,改进生产工艺,满足发展需要
贵金属回收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稳扎稳打,不断进行市场开拓和工艺技术提升,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稳步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公司也发现部分短板需要补足,如随着危废处置就近转移政策的推进,部分省份生态环境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危废就近处置、利用,实施相邻省份区域合作,同时行业发展也需要企业能进一步拓宽处理品类,以有效应对其他市场规模发展较迅速的各类含贵金属原料。因此,江苏徐州、江西抚州两地工厂需要各自进行进一步技术改造,以提升两地处理能力、更好地优化产能布局,丰富可回收处置的原料品类,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各自区域的原料类型、业务机会的覆盖。
相关项目的实施,将满足公司未来的发展需求,能够帮助公司从容应对未来更加广阔、多变的市场。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
贵金属在全球属于稀缺资源,发达国家均把贵金属回收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关键环节加以布局和支持。随着贵金属一次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高品位资源严重匮乏,矿产金、银、铂族金属生产加工成本不断上升,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在贵金属原料供应来源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
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方针重要举措,是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近年来,国家支持本行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引导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部分产业支持政策包括: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 年)明确规定了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经营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第一章第五条:国家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鼓励开展有关再生资源回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 号)提出要规范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发展一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
《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6〕440 号)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壮大。开发原料处理、火法冶炼、湿法分离、有价金属提炼等先进工艺。提高铜、镍、金、银、铂、钯等金属利用效率。建设再生贵金属吨级以上资源化示范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 2018 年 6月修订)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2019 年)提出到 2025 年年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各省(区、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全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要总体平衡,布局趋于合理。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手续、明确审批时限、运行电子联单,为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利用提供便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 年)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废旧物品回收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开展 60 个大中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78号)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培育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废油、废旧纺织品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依托优势企业技术装备,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依托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国内国际双轨、线上线下并行的再生资源供应链。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推动企业聚集化、资源循环化、产业高端化发展。
统筹布局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再生铜、铝、钴、锂等战略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比例,推动多种有价组分综合回收。落实塑料污染治理要求,实施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鼓励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提出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 2021 年第 40号)公司销售以废催化剂、熔炼渣为原料生产的金属、合金和金属化合物或者提供加工劳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30%的政策;公司销售以报废汽车、报废摩托车、报废船舶、废旧电子产品及其拆解物为原料生产的金属、合金或者提供加工劳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30%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到 2025 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 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 5 万亿元。到 2030 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施规范管理。强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化监管,推进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监督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依法查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依法打击再生资源回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鼓励类行业包括“四十二、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支持危险废弃物处置行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行业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为贵金属回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行业归类属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本次项目投向主营业务相关领域,符合产业政策鼓励的方向。
2、公司丰富的生产经验及技术储备,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司专注于贵金属回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已成为国内石油及化工领域重要的贵金属回收厂商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视研发团队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链条。公司拥有江苏省贵金属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与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研发和工艺更新步伐,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相关丰富的生产经验及技术储备,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广阔的市场及良好的行业积累为本项目产能消化提供支持
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主要产品为铂、钯、铑、银等贵金属及其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石化、精细化工、汽车工业、医疗医药、电子信息以及饰品等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凭借优良的工艺技术、较强的研发能力、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较强的综合服务和竞争能力,目前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等知名企业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地方性石油和化工行业合作伙伴,目前已与众多地方石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所处行业广阔的市场及良好的积累够是公司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地坚实保障。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