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近期对话了数位从事AI“新”工种的朋友,本期为系列报道第3篇,对话百度萝卜快跑安全员李军明(化名),以下是他的故事。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今年是李军明与汽车行业打交道的第14个年头,做过汽车配件质检员,也做过道路救援司机的他已经37岁。眼下,李军明的新身份是百度萝卜快跑上海地区的一名自动驾驶远程安全员。
做出换岗的决定是在两年前,救援司机不好干,李军明看中自动驾驶是朝阳产业,也想入行试试。
回望过去的一年,在AI技术快速迭代下,智能驾驶行业迎来重要时刻。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正式挂牌上市,特斯拉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出圈,国内各地陆续表决通过《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激起新的一轮浪潮。
但就像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在《与机器赛跑》中谈到那般,新技术正迅速抢占过去专属人类的领域,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社会使用更多智能化、自动化机器,从而减少对人力的需求。
影射到司机群体,在技术革新背景下,有人为可能面临的失业问题而惆怅,也有不少像李军明一样的人,想加快脚步,尽力让自己不被迫“出局”。
全神贯注为AI打工
和李军明的对话过程格外漫长,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他每次只能抽出两三分钟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他向搜狐科技介绍,安全员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测试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反馈测试中遇到的突发情况,“一分钟不敢懈怠。”
“因AI系统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概率比较小,但行驶车辆偶尔会对前方路况判断不明,出现原地停车或转弯困难等行为,需要人工介入做出干预处理。”
这项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水平的驾驶技术,一般要求驾龄在5年以上,且无不良驾驶记录。因为安全员就和司机一样,要对潜在情况有预判和处理能力。
除此之外,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要保证8小时,一小时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李军明会尽量在休息时间上卫生间,避免工作过程中脱离岗位。“这种工作节奏不是谁都能适应的。”
因涉及安全问题,企业对安全员的工作监管制度也很是严苛。同为安全员的王亮(化名)透露,“安全员面前有一个报警器,如果安全员闭眼超过三秒,就会发出警报,超过一定时间车辆就会减速靠边停车,安全员也会被扣钱。”
对此,李军明表示理解,“安全无小事,每位安全员在工作时都是全神贯注,随时保持介入操作的状态。”
李军明月薪7千元,如果加班会另算加班费。虽算不上高薪,但他颇为满足。他清楚,原来的司机岗位在走下坡路,说不好哪天可能会发不出钱来。
他提到,“这份看似高科技的工作吸引了不少老司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会。”
人类还需要司机吗?
无人驾驶网约车亮相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议——“人类司机是否会被无人驾驶技术取代?”
有切身体会的李军明相信,“最终应该会取代,只是时间说不准。”出于技术发展速度和运营成本的思考,持相同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出行服务平台,已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滴滴、小马智行、T3出行,国外特斯拉、谷歌等数家头部企业也在加速布局,试图抢占先机。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738亿美元,较上一年涨幅达32%。
目前在国内,无人驾驶网约车主打的是“低价策略”。有网友在武汉实地测试,10公里的行程费用仅在5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网约车便宜不少。
虽说现在还有点儿“赔本赚吆喝”的嫌疑,但百度CEO李彦宏预测,自动驾驶会在2025年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当单日订单量超5000万,Robotaxi成本将会低于普通快车,实现常态化盈利。
另据马斯克测算,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运营成本将低于0.2美元/英里,即每公里运营成本不到1元。
前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也曾发表观点,“Uber要想长期成功,必须做成自动驾驶的车,摆脱高昂的人工成本,目标是用机器取代Uber的100多万名专车驾驶员。”
愿景虽好,但至今无人驾驶网约车应用落地进度缓慢,最大挑战仍是安全问题。
纵观国内外,无人驾驶车辆出现交通事故并非鲜见,且责任划分尚不明确。大多数无人驾驶车辆仍局限在规划道路中测试,无法保证在其他地区道路上行驶的安全性。
美国Uber(优步)公司从事市场策略相关研究工作的高明向搜狐科技分析,“解决安全驾驶技术层面的问题至少还需要5年,要想做到全面落地应用还需采集其他地区地图信息、制定法规政策等,时间还要更久。”
此外,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仍处于L2和L3级别,需要有人类监控,距实现L5级别的完全无人驾驶仍需较长时间。因此,也有人提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司机还是不可或缺”的异议。
“人类是否会被技术取代”的答案尚不得知。至少现在,路上开着网约车跑活儿的师傅们,似乎还不太相信这个故事。而坐在自动驾驶监控中心的李军明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