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港口规划,到宁波舟山港、北部湾港、洋浦港、大连港、青岛港等5个国际枢纽港规划,再到南京港、海口港、武汉港、梧州港等4个国家主要港口的总体规划等,我国新时代港口规划体系正不断健全完善。
一系列港口规划获批
“港口总体规划是明确港口功能定位的基本指南、管控港口空间资源的法定蓝图、指导港口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日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说。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刘昕介绍,2024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省级人民政府,批复了宁波舟山港、北部湾港、洋浦港、青岛港、南京港、海口港、武汉港、梧州港等一批国际枢纽港、国家主要港口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新时代港口规划体系,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一流强港、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2024年10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批复。预计到203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总吞吐量将达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6000万标箱,有力支撑大宗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设、浙江高水平开放融合发展、甬舟共建海洋中心城市。
该规划提出,浙江省建设以集装箱、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际枢纽海港,打造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基地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提升集装箱国际枢纽港码头能力,统筹梅山、佛渡、六横、金塘等集装箱岸线资源开发,支撑打造5个千万箱级港区;提升大宗散货通过能力,支撑油气、煤炭、矿石等亿吨级大宗散货专业化泊位群能力持续增强;提升航道锚地能力,布局“两干、三纵、四横”航道体系。
刘昕称,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中,进一步突出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强化区域港口协同,布局江海河高效联运,支撑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摄影/章轲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港口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沟通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桥头堡”,也是港口腹地最适宜发展临港产业的城市之一。
2024年7月,《北部湾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北海港域将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发展邮轮客运,将建设4个港区、3个港点,包括石步岭港区、铁山港西港区、铁山港东港区、涠洲岛港区、海角港点、侨港港点、合浦港点,最高航道等级提升至30万吨级。
刘昕表示,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中,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定位和支撑沿海重大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布局“一港三域五核五区多港点”总体格局,深化平陆运河海河联运功能布置。
海南省洋浦港是北部湾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深水良港。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深入,洋浦港的地位和重要性迅速提升。
2025年1月,《洋浦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规划港口岸线长46.6公里,可建设泊位140余个。规划实施后,预计到2035年,洋浦港吞吐量将达到2.25亿吨,集装箱1200万标箱,将建成联通全球、自由便利、开放包容、功能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且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鲜明自贸港特征的国际枢纽港。
此外,《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一港十三区”的发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客货分离、港城协同的港口总体格局,更好服务沿江地区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提出,加快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努力在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中“打头阵、当先锋”。青岛的规划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港区“战略留白”方案,更好保障了港口未来中长期发展空间。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李蕊等专家介绍,前不久获批的《大连港总体规划(2035年)》,立足新时代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服务东北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明确大连港未来将通过完善海陆双向物流网络,拓展港口辐射广度和深度,提升服务东北内陆腹地的能力,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武汉港总体规划(2035年)》提出,武汉港将由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成为战略新支点,由运输节点向物流供应链节点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海南省洋浦港将建成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鲜明自贸港特征的国际枢纽港。摄影/章轲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强
世界是由港口连接而成的。数据显示,全球贸易的近90%通过海运完成,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刘昕认为,我国新时代港口规划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港口支撑产业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作用,注重与综合运输体系和生产消费链条的衔接,系统增强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同时,这批规划也是面向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腹地经济产业运输需求而确定的。将规划建设规模化集装箱港区和大型原油、铁矿石、LNG等专业化码头,配套建设深水航道、集疏运体系和相应支持保障系统设施。依托重点港区,国家物流枢纽、能源矿产资源储备、重点物资运输能力的韧性将进一步增强,支撑保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专家表示,港口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特征。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能带动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基础性的重大港口工程,扩大国内需求。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批复实施后,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和研究储备的项目预计超过90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此外,青岛港、洋浦港、海口港、广州港南沙港区等规划直接推动实施了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马村港区三期工程、南沙港区五期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部省之间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和部省协同,突出保障有力和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