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5年02月17日至02月21日),电力行业呈现结构性波动。公用事业板块整体下跌0.34%,电力子板块跌幅为0.29%,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细分领域中,火力发电、热力服务及光伏发电涨幅居前,而水力发电和电能综合服务则小幅回调。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数据中心与算力需求激增,推动“算力与绿电协同”成为行业焦点,政策端与地方实践共同发力,为电力行业注入新动能。
政策框架:顶层设计推进算电协同机制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明确算力与绿电融合的路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需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文件强调建立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旨在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
2025年1月,发改委、国家数据局等联合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进一步支持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算力网,鼓励绿电资源富集区域建设高能效数据中心。此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指出,需推动算力与绿电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调度提升绿电消纳效率。
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为行业划定了节能降碳的硬指标,还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资本和技术向绿色算力倾斜。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市2025年2月发布扶持政策,对2024年建成并采用绿电的算力中心给予0.06元/度的电价补贴,连续三年;2025年完成的项目补贴力度虽略有降低,但政策导向明确,旨在加速绿电渗透并降低算力成本。
地方实践:多维探索拓宽绿电消纳场景
地方层面积极落地算力与绿电协同的试点项目。新疆克拉玛依的政策是典型案例,其通过财政补贴缩短算力中心的绿电回报周期,吸引企业布局区域性绿色数据中心。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企业前期投入压力,还通过规模化运营提升绿电占比,间接推动当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
与此同时,多地探索“算力+绿电”创新应用场景。例如,部分省份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一体化算力枢纽,优先消纳本地绿电资源。此类项目通过签订长期购电协议(PPA)锁定绿电价格,既保障数据中心运营的稳定性,又为新能源投资提供长期收益预期。
技术协同亦成为重要突破口。智能调度系统在算力与电力网络中的应用日益深入,通过实时匹配算力需求与绿电供应,优化能源使用效率。例如,部分数据中心引入AI算法预测电力负荷,动态调整算力任务至绿电充足时段,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未来,随着虚拟电厂等技术成熟,算力与电网的互动将更加灵活,为绿电消纳开辟新路径。
行业展望: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并重
当前,算力与绿电协同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跨区域协调机制待完善等挑战。下一阶段,政策需在细化补贴机制、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而企业则需加速技术创新,例如提升液冷技术普及率以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或开发适配绿电波动性的算力调度系统。
整体来看,随着算力需求放量及政策支持加码,绿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加速提升,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周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