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民营医院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医保飞检常态化的情况下,愈发严格的监管让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有的医院为了摆脱医保支付的限制,索性退出医保另谋出路,挑战与机遇何在?
不跟医保玩了!民营医院纷纷转型自费
截至2024年11月,2024年1-9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医保资金160.6亿元,同比增长38.7%,且国家医保局飞行检查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检查定点医药机构500家。
在医保政策不断调整的大环境下,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愈发严格的监管,让部分民营医院面临发展困境,在2024年一年,民营医院主动退出医保的消息屡见报端:
2024年7月, 根据太康县医保局发布通知,太康神华医院自愿申请解除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经审核研究,7月25 日起已正式解除,此后参保人员在太康神华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再予以支付。
太康县医保局官方公众号发布
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各地集中发布了一大批定点医药机构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的通报:
9 月 11 日,通辽市通报 76 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9 月 12 日,鄂尔多斯市通报 7 家,均为主动申请解除医保协议;
9 月 29 日,满洲里市通报已有 52 家医药机构主动提出解除并获批准;
9 月 18 日,乌拉特前旗通报 12 家;
9 月 12 日,赤峰市通报 57 家……
退出医保的缘由,一些中小型民营医院不适应“新玩法”,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剧烈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医保改革的步伐,药品集采价格大降,靠药难以获利,基金监管越来越严,企图靠耍小聪明套取医保基金再也没有可能,DRG/DIP快速推进,不掌握医院经营管理新玩法将无法获得更多的医保基金支持,有的甚至连续亏损,最终导致医疗机构运营日益艰难。
在医保大数据飞检之下,医保违规暴露无遗,医保罚款成了“家常便饭”,罚款大于利润,加入医保协议对于他们显然弊大于利,退出医保对于中小民营医院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舍弃医保转型自费,挑战与机遇何在?
“活下去 ”是当下绝大多数民营医院经营者的心声,而转型绝非易事,需要民营医院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把握,同时 民营医院也要反思自身发展定位,快速扭转过度依赖医保限制其发展的现状,才能转型成功。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民众对高品质、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渐长,传统医保服务难以满足,不少民营医院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成功转型收获显著成果。北京某高端私立医院,地处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周边高收入人群集中。转型后,医院精准锚定中高端客户群体,在医疗服务上狠下功夫。不仅引入国际前沿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还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坐诊,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医疗方案。在就医环境打造上,从候诊区的温馨布置到诊疗室的私密设计,全方位提升患者体验。此外,积极拓展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多元化服务。经过一年努力,自费患者比例从30%飙升至80%以上,医院收入稳步增长,口碑与知名度双提升。
某心血管专科民营医院,在医保收入难以维持运营成本时,果断转型专注自费诊疗。医院将心血管疾病诊疗作为核心,全力提升专科实力。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打造强大医疗团队;另一方面,引入心脏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特色心血管手术项目。同时,定期举办心血管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增强公众健康意识。还与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将特色项目纳入保险报销范围。转型两年间,自费患者占比从50%跃升至90%以上,医院影响力大幅提高。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量民营医院涌入自费市场;患者对民营医院信任度有待提升,更加关注医疗质量和信誉;成本控制压力巨大,平衡成本与盈利成为难题。但转型也蕴含诸多机遇,自费医疗市场需求持续上扬,政策大力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医疗领域,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民营医院提供了更多可能。
民营医院转型自费,若干政策战略建议,从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成本控制、人才管理、业务拓展等多方面制定运营策略,以适应自费医疗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精准市场定位:体检、医美、肿瘤、口腔
深入调研分析市场,依据医院资源和特色,确定目标客户群体。比如针对高收入人群,提供高端体检、个性化医美定制等服务;聚焦特定疾病领域,像肿瘤、口腔等,打造专科优势。同时,持续跟踪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定位与服务内容,确保精准满足目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公益活动、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诊疗
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通过严格把控医疗质量、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细节,塑造良好口碑。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如社交媒体、健康讲座、公益活动等,传播医院的特色技术、专家团队和成功案例,提升知名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诊疗,展现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认可度与信任度。
3. 严格成本控制:减少繁琐环节、降低采购成本、避免人力浪费
优化医院管理流程,减少繁琐环节,提高运营效率。在采购方面,集中批量采购医疗设备和药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降低采购成本。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根据业务量灵活调配人员,避免人力浪费。引入成本核算系统,精确分析各项成本,找出可优化空间,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盈利目标。
4. 优化人才管理:薪酬福利体系、进修培训、高素质的医疗团队
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发展规划,吸引优秀医疗人才加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和外部进修,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工作表现和成果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稳定、高素质的医疗团队。
5.拓展业务领域:多元化业务、临床试验、互联网技术
在传统医疗服务基础上,拓展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远程医疗等多元化业务。与商业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药企等开展深度合作,推出定制化保险产品、联合健康管理项目、临床试验合作等,拓宽患者来源和收入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问诊、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