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还没过,过去几年都热衷价格战的比亚迪却并没有降价,而是掀起了另一场“革命”。
2月10日,比亚迪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全系车型搭载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旗下车型将根据价格和配置分别搭载三套“天神之眼”系统。
重点一是“全系车型”,这意味着,下到7.88万元的海鸥,上到24.98万元的宋L EV,以及比亚迪旗下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等都会覆盖。
二是“加配不加价”。顾名思义,就是加高配置却没有任何涨价。这样“用智驾免费代替降价”,无异于一场更惨烈的价格战。智驾技术的高溢价被打下去了,甚至不能直接变现了。
有媒体认为,这是比亚迪在2023年实现“油电同价”、2024年进一步推动“电比油低”之后,对汽车市场发起的又一轮冲击。
还有人认为,这可能是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事件。
从具体升级的配置来看,比亚迪为全系车型在智驾芯片、各种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等方面都做了升级。为了让智驾能力更好用,比亚迪还为更新了智驾版的全部产品“顺手”升级了智能座舱性能,普遍从之前的DiLink 50或者更低级别的座舱,直接升级到了车机芯片更好、系统更流畅的DiLink 100座舱,就连方向盘也全部换成了电容方向盘。
为了实现全系升级,比亚迪不断在进步赶超。根据王传福在发布会上简单透露的信息,目前比亚迪已经自建超算中心,2024年每天的新增训练里程已经达到7200万公里。特斯拉去年年底公布的参考值为每天训练1.4亿公里,差不多刚好是比亚迪的两倍,2025年底比亚迪也将达到接近于特斯拉2024年底的训练能力水平。
在庞大的训练量下,比亚迪每7天就可以训练出一个云端版本,在通过“蒸馏”之后,就可推送到OTA的车端,让整套“天神之眼C”的智驾能力进一步完善。
如果说智驾配置的升级让汽车更上一个台阶,那么比亚迪的“加量不加价”则是对行业有了颠覆性改变。
有媒体分析,即使是成本最低的“天神之眼C”纯视觉,行业内最低成本也要4000元以上。这样的造价水平,对于去年销量430万辆,但是净利润大概率也只有不到400亿元的比亚迪来说,仍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而智驾系统的降价和普及,将彻底颠覆行业内的“高溢价”,“开启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主流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战争”。
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预言:“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到那时,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