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测试场,保时捷或者其他品牌想要在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国成功。”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保时捷中国总裁、CEO潘励驰说道,中国用户和欧洲用户的需求完全不一样,保时捷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层面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保持紧迫感。
2024年下半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进入了较为密集的调整期。12月4日,保时捷中国宣布增设技术部门,前奔驰高管李楠出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一职。除了研发工作外,新设立的技术部兼具本地采购与质量保证职能。
据悉,保时捷中国研发分支正与保时捷工程、保时捷中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协同预估预算、投入问题,并由李楠向保时捷董事会作出总结汇报。潘励驰告诉记者,保时捷中国会在中国部署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研发分支,李楠的汇报不会是一个纸上谈判的演示文稿,会带来非常务实、非常充分的投入。
保时捷中国方面表示,保时捷中国增设技术部门,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战略深度融合;保时捷在中国本土化研发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本地适配性。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领先的智能化优势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如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更好的智能座舱。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尤其是基于智驾的个性化场景应用将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核心项。另有行业报告显示,有54%的汽车消费者已经将智能化水平列为购车时考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保时捷已经在华推出Macan EV和Taycan两款纯电产品,上述产品在智能化上和中国智能电动车有较大差距。
“保时捷需要和本土合作伙伴进行协同,不仅仅是要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本土适配度的问题。”潘励驰告诉记者,保时捷必须在数字化过程融合到保时捷的特点;在混动方面,保时捷会持续研究中国用户对于哪种混动技术更感兴趣,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保时捷会关注大众安徽本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寻找更多本土的合作;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划,但在销量达到一定量级时,保时捷也寻找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机会。
在新兴技术的布局方面,保时捷还和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金保时捷(上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中金保时捷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除了技术、研发方面,近期保时捷中国也开始对中国的经销商渠道进行调整。去年开始,保时捷在华销量承压较大,2023年,保时捷中国地区交付量为79283辆,同比下跌15%;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未能实现止跌,在华销量为43280辆,同比下滑29%。
在保时捷第三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保时捷首席财务官麦思格(Lutz Meschke)表示,保时捷将“大幅缩减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
据悉,保时捷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淘汰并优化网络,预计到2026年底保留约100家经销商。
“目前我们给德国总部提交的目标是到 2026年12月31日之前,经销商规模降低至 100 家左右。但在此期间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2026年前,市场恢复了强劲的需求,我们会考虑再调整目标。”潘励驰告诉记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保时捷会加大投资力度,但在需求低迷的区域市场,当下就要做规模优化。
潘励驰表示,退市或关店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保时捷会升级当地保时捷中心的业态策略,使其更灵活、模块化、更具成本效益;保时捷做任何评估的出发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包括评估市场潜力、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要保证现有车主的日常服务需求不受影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