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出现了几个关键性节点:
9月24日中国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将2024年划分成两个阶段。涉及货币总量、资本市场、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政策,让上证指数在短短一周多时间里大涨近千点;
电商渠道市场份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
……
趋势脉络只有在壮大之后才会被更多人看见。多数时候,人们难觅草蛇灰线,记住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时刻。一财商学院试图以一个年度关键字总结2024年:「破」。围绕这个年度关键字,我们总结出了年度几大趋势:
已成企业观察家和战略咨询师传统项目的跨年演讲,依旧是每年企业家开年破题的思路参考;
早就不再线上线下分而论之的零售界,对互联网公司的滤镜已破碎,他们喊着“零售回归本质”,学习新教父成为他们的破局之道;
陷入增长僵局的企业,CEO换了又换。他们试图用组织调整、管理思路的变化,破而后立;
在其它行业普遍不那么好过的情况下,营养保健、宠物等新兴赛道依旧势如破竹;
“流量天花板见顶”的挑战提了几年,离成交更近、流量价值更高的搜索入口重新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新战场——传统搜索引擎公司希望结合AI获得破茧力量,而新兴搜索引擎则希望借此破势增长。
我们认为「破」并非状态,而是过去一年种种「破旧立新」的动态行为,这也将是2025年仍然值得持续关注的趋势。
2024年,美国已有1991位CEO离职,创下历史记录。
这还仅是再就业机构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统计的1-11月数据,这个数字还在增 长。
国内CEO的日子也不安生,电商、汽车、零售、游戏、本地生活、金融等行业,多多少少都有CEO角色的调整。
光是换CEO的方式,就有七八种:从现任CEO换回原创始人的、从创始人换成新CEO的、2年以上长期CEO换成新CEO的、短期CEO换成新CEO的 、 CEO卸任暂缺的,等等。新上任CEO成分各有千秋,有嫡系老兵,外部精英,也有跨界变身。
每一次CEO人事调整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从一段故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企业战略变化,也能看到2024年的有趣素材 。
本篇将从“新CEO接手老CEO的破摊子”看「2024十大关键商业趋势」, 总结这一年CEO从“高级打工仔”到“高危打工仔”的起承转合。
谁被换了
2024年,许多为人熟知的公司和品牌换过一把手。
比如国外的波音、英特尔、星巴克、耐克、开市客、雀巢、Wework、动视暴雪;国内的淘宝天猫、蚂蚁集团、上汽集团、抖音、周黑鸭、海底捞、哪吒汽车、完美世界等公司,都更换了CEO。
一财商学院根据普华永道(PwC)“2024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排行榜整理了100家巨头上市公司的CEO任职情况发现:过半CEO任职时间在5年以上,整体还算稳定,但不满一年的CEO比例也达到了14%。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内(不满1年、1-2年)刚更换CEO的24家Top 100公司中,中美企业共有15家,占六成以上,并且上榜Top 100的10家中国公司里有6家(贵州茅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阿里巴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都短期内换过CEO/一把手,只有马化腾担任腾讯CEO超过10年——大公司里最爱换CEO的就是中国和美国企业,并且中国企业更爱换。
回顾2024,的确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CEO“换防时刻”。
去年,阿里系“少壮派”全面上任,吴泳铭接过阿里集团虎符。今年,“少壮派”上任后卷起的风暴还在持续。
3月,为阿里本地生活板块制定核心战略的俞永福离开,同一时间离开的还有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11月底,吴泳铭宣布80后蒋凡回归核心业务,担任5000亿电商事业群CEO,重构阿里电商版图。
几个大动作下来,“年轻一代”彻底接手阿里,不仅从年龄上更贴近竞争对手了,也在战术上收紧核心电商业务。
再看风口上的行业,更换CEO的潜台词是焦虑。
4月,小米SU7横空出世获得成功,雷军成了汽车全行业“对标”的对象,进一步引发了两个维度的焦虑——一是从0造车的难度终于具象化了,把“变革”挂在口头的头部车企开始着急;二是创始人IP是否能模仿、怎么模仿才对味。
一年内,上汽集团换掉4个CEO,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标致雪铁龙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于2021年合并成立)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卸任,前脚刚说“营销要学习雷军”的哪吒汽车CEO张勇也随后卸任,极越夏一平也摇摇欲坠。日产和本田确认合并,日产前CEO戈恩称这是“绝望之举”。2025年,全球车企焦虑还将继续蔓延。
对AI公司而言,2024也是高速扩张和变动频繁的一年。3月,Stability AI CEO“跑路”,Adept、Inflection、Character.AI分别卖身亚马逊、微软、谷歌,回到母体或大厂怀抱。12月底,OpenAI官宣裂变为两部分,一部分营利机构,另一部分非盈利机构,暂未释出新的任命。
可以预见,2025年还会有更多洗牌行业、风口行业更换CEO。
CEO为什么当不久
观察这些公司更换CEO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业绩或危机。达到更好的业绩,或面对尚未到来的危机,或面对业绩带来的危机。
不过,换CEO有用吗?
可以肯定,CEO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形象、策略,也是董事会高层意志的化身。和外企不同,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和CEO身份往往绑定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反映了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原生矛盾。
2024年,CEO职位上的新老交替增加,一方面是业绩压力普遍较大,一方面是市场对CEO的耐心普遍较少。如果新老管理层、创始人与CEO存在矛盾,那么还将加速这一过程。
1.灵魂人物难隐退,掌握更多话语权
当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形象越深入人心,这家企业的“中央集权”程度可能越高。相应地,CEO职权空间也就越容易被挤压和削弱。
就像2024年再次更换CEO、新设立CGO(首席增长官)的星巴克,就还没有习惯星巴克之父舒尔茨离开后的日子。2023年舒尔茨离开后,继任者纳思瀚仅短暂任职17个月,就换成了布莱恩·尼科尔。
据媒体报道,舒尔茨曾与纳思瀚产生分歧,并且公开发布长文回应财报不佳表现。长期领导者退居二线后依然影响组织决策,不免将CEO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然而CEO角色想要发挥作用,要了解企业、摸透症结、再下达政策,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灵魂人物没有真正隐退,新CEO难以扎根,容易导致话语权矛盾在业绩压力下被激化,CEO一茬接一茬,业绩一年不如一年。
回归背后的原因,左不出以下两点:
市场相信创始人比“外人”对公司更尽心竭力
这是大众对创始人天然的信任。如果这种市场信任持续地给公司带来增长,创始人就更加难以隐退。这种情况下,非创始人想掌握话语权、又想证明领导能力,需要多年经营。
创始人光环难以避开、无法复制,更无法超越。
在2024年重新火爆的创始人IP影响下,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可能更难隐退了。
12月,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官宣入驻小红书,全力打造创始人IP。30年来低调造车的魏建军,在营销得力干将、原CEO王凤英走后也犯了营销焦虑。尽管没有像哪吒汽车方运舟、周黑鸭周富裕一样拿回CEO职位自己干,但魏建军的思路是将个人IP与企业IP绑定,进一步凸显创始人价值,间接弱化了CEO的台前属性。
这种情况下,CEO的职责、权力、去留,几乎全赖创始人决定。灵魂人物不想退,CEO注定难做。
2.CEO需要证明,企业需要确定性
抛开创始人因素,委任、罢免CEO也是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分工调整的表现。
比如重整电商事业群,扶蒋凡上马的阿里,目的是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匹配效率。短暂委任张楠为抖音CEO,又在张楠请辞后宣布抖音未来将不设CEO一职的字节跳动,也是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也有媒体解读为“削藩”)的表现。
而企业更换CEO更多的原因,则是缓解业绩焦虑。
CEO上任时往往经过董事会严格考核,与公司战略一致。但如果几年任期内企业都没有看到结果,无论是“寻找背锅侠”还是“及时止损”,CEO都是那个更好下手的人选。
哪吒汽车原CEO张勇不是没有带领企业走上销量巅峰——2022年,哪吒汽车勇夺新能源汽车销冠。两年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哪吒销量下滑,张勇几次言论翻车更加是损耗了品牌形象。这种情况下,张勇的下课已是必然。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也是如此,只不过更夸张。自他2021年上任CEO三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已跌去六成。不论是英特尔战略出现问题找基辛格“背锅”,还是基辛格对外宣称的“与董事会有冲突”,这份工作显然都难以为继了。
CEO没有决心和能力带领企业增长,是被更换的最直接原因。
毫无疑问,CEO要想坐稳,需要时间、业绩、组织合作多方验证磨合,需要证明自己;另一边,市场和投资人对企业的期待,需要在CEO身上得到验证、找到说法,看到增长的确定性。
但在市场压力不断加剧、企业将盈利放在第一位的2024年,CEO就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人,从“高级打工仔”变身“高危打工仔”,也就不足为奇了。
CEO下课,为什么集中在2024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尽管薪酬和奖金创新高,但股市繁荣和对2025年动荡的担忧正促使高管们套现离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或即将启动的加征关税和贸易战是这波离职潮背后的一大诱因。
在国内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企业看重的只有盈利,这给创始人和CEO、CEO和组织双方的容错空间更小了,磨合时间更短了。
更换CEO也意味着管理层重新分工,重新定位企业问题。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思想纠偏和战术调整不可避免,CEO作为战略执行人,往往个人意志与战略绑定,因此CEO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问题来了,CEO究竟换谁合适?有三种选择更为稳妥:
一是内部资深骨干。比如成功在体系内证明自己能力的海底捞杨丽娟、长城汽车王凤英,都坐稳了CEO位置多年。他们既有多年企业内部历练经验,也有组织基础,阻力较小;
二是创始团队/早期成员,既懂业务,又了解公司。比如米哈游刘伟、字节跳动梁汝波,是蔡浩宇、张一鸣退居幕后之后最值得信任的选择;
三是企业当下阶段最需要的关键角色/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选。在Tiktok向全球扩张遇到阻碍,新加坡人周受资是字节跳动最好的选择;蒋凡曾成功创立友盟后加入阿里,具备被市场验证过的能力。
在今年严峻的竞争环境下,适合出任中国企业CEO的,可能还是创始人本人/与创始人有不可撼动的关系的人选(亲缘、合伙人)更为稳妥。
不过,企业是长期的,CEO是暂时的。
创始人全身心投入企业“all in”也许可以在短期内令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一旦经历时代、认知、市场变化,创始人与企业的强绑定关系有可能带来竞争劣势。如果创始人没有持续学习、始终站在台前的毅力,无法成为优秀的CEO。
另一方面,CEO“捞快钱”“洗履历”的难度也在指数升级,如果没有承受业绩压力的大心脏、带领企业取得增长的能力,2024也许将是CEO们未来三年中最“好过”的一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Yicai商学,36氪经授权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